医院排行榜
首页 找好医院 医院排行榜
复旦医院排行榜
旨在助力学科建设的公益性项目,由独立的第三方医院管理学术机构开展,于每年11月公布上一年度结果,覆盖超过40个临床专科。榜单分为《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和《中国医院排行榜》。来自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的超过4000名专家参与评审投票,其结果再结合医院SCI和科研奖项形成最终榜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北京朝阳医院是一所集临床、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建于1958年,是首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北京市呼吸病研究所”、“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学会”、“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和“首都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均设于北京朝阳医院。2004 年年底,中铁建总医院正式划转北京市并入我院,正式命名为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北京朝阳医院现为一院两址(本部和京西院区)。床位1530 张(本部1030 张;京西院区500 张)。职工近3100人(本部2300人;京西院区800人)。年门急诊量约15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约30000人次,手术约15000例。除拥有相当数量的常规设备外,北京朝阳医院还拥有当代先进的诊疗设备,如核磁共振、双层螺旋CT、复合电路ECT、CR数字成相系统、X刀、血管造影机、数字化胃肠机、血管内超声消融仪、血管内超声诊断仪、三维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流式细胞仪、DNA测序仪等。北京朝阳医院现有41个临床、医技科室。医疗特色科室有呼吸病学学科、心脏病学学科、泌尿病学学科、职业病与中毒医学学科、高压氧医学学科、器官移植学科、急诊医学学科、危重症医学学科、病理产科、检验医学学科,其中呼吸科、心脏中心、泌尿外科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北京市医学重点学科或北京市医学重点扶植学科。具体如下:呼吸科由我国着名内科学、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翁心植教授担任所长,青年呼吸病学专家王辰教授担任副所长。优势领域: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肺血栓栓塞症、COPD 与肺心病、睡眠呼吸障碍与呼吸控制异常、吸烟与健康问题。心脏病学科的优势领域:融心内科、心外科为一体,具有较强的心血管介入优势。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手段先进,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具有较强实力,冠脉外科发展较为迅速,心力衰竭治疗系统化,并建立多层次生命网络,改变服务观念。泌尿学科的优势领域:以肾移植为重点,辅有100台血透机的透析中心。普泌专业设有相关重点发展的亚专业—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尿控。高压氧学科的优势领域:全国早拥有高压氧舱。目前设施先进,CO中毒救治等居国际之首。职业病与中毒医学学科的优势领域:拥有40余年的发展历史,拥有北京市职业病与中毒医疗中心、北京市国家中毒救治基地。急诊医学学科的优势领域:国内首创并率先执行A、B、C三区接诊及救治机制,是卫生部急诊医学教育合作项目培训基地和北京市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危重症医学学科的优势领域:拥有内科ICU体系、外科ICU体系、急诊监护体系及新生儿、神经、心外等专科ICU体系。器官移植学科的优势领域:已完成肝移植、肾移植、心脏移植、胰岛细胞移植、肺移植、干细胞移植、脾细胞移植等,是全国器官移植种类多的医院之一。朝阳医院本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路8号(北京中心商务区(CBD)西北侧),邮政编码:100020,联系电话:010-85231000京西院区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5号(北京长安街与西五环交接处南侧700 米),邮编:100043,联系电话:010-51888114。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广州中山眼科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学眼科医院)组建于1953年。现有床位317张。1983年。广州中山眼科医院更名为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2001年更名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山眼科中心下设广州中山眼科医院、眼科研究所、防盲治盲办公室和眼科视光学系。是集眼科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和防盲治盲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眼科中心。1989年中山眼科中心的眼科学被批准为全国眼科学重点学科点。1990年在中山眼科中心内成立卫生部眼科学实验室。1995年广州中山眼科医院成为国内首家眼科三级甲等医院。1995年眼科医院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1997年中山医科大学创办的眼科视光学系设在中山眼科中心。1998年中山眼科医院被广东省卫生厅评为“百家文明医院”。2000年中山眼科中心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和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集体”。2001年经教育部、广东省科技厅和教育厅批准成立了相应的眼科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广东省科技厅共建眼科实验室。2001年中心被评为“广东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中心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先进集体”;2004年部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被评为优秀。2005年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实验室正式列入科技部2005年度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2006年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通过建设论证。广州中山眼科医院现有在编人员377人。其中专业人员321人。正副高级职称人员101人、中级职称人员138人。获博士学位55人、硕士学位41人。是一支人才梯队合理。人数和技术力量居国内先进行列的眼科专业队伍。其中135人从事眼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广州中山眼科医院眼科专业齐全。中心属下的眼科医院有12个专业科室(角膜病、青光眼、眼底外科、白内障、眼肿瘤和眼眶病、眼底内科、眼整形、眼外伤、眼屈光、中医眼科、神经眼科、准分子激光)和12个辅助科室;眼科研究所有11个专业实验室(病理、眼眶病与眼肿瘤、生化、白内障、遗传分子生物学、视觉科学。视觉生理、玻璃体视网膜病、免疫、药理、眼库)。开设黄斑病、小儿遗传眼病、葡萄膜炎病、隐形眼镜等临床专科;眼科视光学系设有5个实验室(应用光学实验室、隐形眼镜实验室、眼镜光学实验室、近视眼实验室、临床视光学实验室);该中心属下还设有防盲治盲办公室。角膜病专科被列为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专科、眼库与角膜移植实验室被列为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实验室。角膜病和白内障专科被列为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每个专科已形成了自己的医疗和科研特色。角膜移植、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矫正手术、角膜形态学、白内障的手术治疗、葡萄膜视网膜炎发病机制系列研究、青光眼和视网膜玻璃体疾病的诊治居国内领先地位。部分领域达国际先进水平。广州中山眼科医院认真抓好医疗服务质量。充分发挥技术上的优势。不仅治愈了许多常见和多发性眼病。还治愈了不少疑难复杂的眼病。解除了病人的痛苦。使不少病人重见光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医务人员诊治来自海内外的眼疾患者。年门诊量达45万多人次、住院病人2万多人次、年住院眼科手术2.2万多例。门诊手术3千多例。开展了许多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手术和诊断治疗技术。成为国内复杂疑难眼病的会诊和治疗中心之一。广州中山眼科医院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鼓励和支持各级人员申报各级竞争性的科研课题。开展眼科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两者结合的研究。开展从整体到细胞、分子基因水平的研究。从1992年起。中心的科学研究分别获得多途径的基金资助:国家级课题70项(其中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3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项)、国际合作课题10余项、省部级课题241项、厅局级课题105项等共426项。研究经费达5000多万元。经过广大专业人员的开拓性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部份研究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共获科技成果奖:国家级6项、省部级64项。厅局级33项。其中《表面角膜镜片术的系列研究》、《治疗性角膜移植系列研究》和《角膜形态学及全角膜厚度的系列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角膜带环形板层巩膜瓣移植术》、《白内障的防治研究》、《葡萄膜视网膜炎发病机制的系统实验研究》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系列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自1996年以来已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六项。《白内障防治技术》被列为卫生部十年百项推广项目之一。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该技术。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北大口腔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是一家大型三甲口腔专科医院,隶属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设有16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2个门诊部、115张病床、310台牙科综合治疗台。年完成门诊量60余万人次,日均门诊量达2300余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1800人次。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北大口腔医院)口腔医学研究所拥有6个研究室、7个实验室、6个研究中心、1个医用实验动物室及国书馆。北大口腔医院还设有卫生部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华口腔医学会、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等全国性口腔医学机构持靠在北大口腔医院。1978年以来,北大口腔医院共获得科研基金、人才基金、国际合作项目203项、获科技进步奖143项。北大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同时是中华口腔医学会下设的22个专业委员会或学组中的11个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或学组组长单位,是《中华口腔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口腔研究杂志》、《精粹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现代口腔医学杂志》、《口腔正畸学杂志》的主编单位。世界卫生组织批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医学研究所为WHO预防牙医学科研与培训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我院成立口腔材料质量监控检测中心,负责全国口腔材料的质量监控。设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北大口腔医院)的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办公室为实现人人享有口腔卫生保健的伟大目标而积极组织健康宣传活动,其中包括每年9月20日的全国“爱牙日”活动。北大口腔医院在医网就医导诊上得票多的疾病有牙颌畸形、口腔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拔牙、牙体病、儿童牙病、唇腭裂、颞下颌关节病、牙周炎、牙周病、牙齿种植、口腔粘膜病、涎腺疾病等。从这些疾病的热度上也可以看出北大口腔医院的强项科室。北大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创建于1949年,是我国成立早的口腔正畸诊室,口腔医学专家毛燮均教授一手创建了学科,是著名的学科带头人。建立以来,取得的科研成果在口腔界排名第一。口腔正畸科拥有毛燮均教授、黄金芳教授、傅民魁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主任委员)为代表的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目前该科许天民教授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主任委员。正畸科的强大,慕名而来的患者就多,牙颌畸形是北大口腔医院热的疾病。北大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位于门诊楼的一层,是该院大的门诊科室,全科共有大小诊室六间,口腔综合治疗台50台,日门诊220人次左右。北大口腔医院修复科技术力量雄厚。目前有在职人员45人,其中医师28人;其医疗、教学、科研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冯海兰教授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北大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始建于1955年,是我国早成立的口腔颌面外科之一;目前是国内规模大、专业技术队伍为齐整的科室之一。目前成立的医疗中心有正颌外科中心,唇腭裂治疗中心、牙种植中心、颞下颌关节病及口腔面痛治疗中心、颌面创伤中心、涎腺病中心等,共有病床111张,床位使用率达88%以上,平均住院日低于16天,年手术例数超过2000例。该科俞光岩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大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也是强项科室之一,拥有牙科椅位数30,主任医师(教授)6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6人,主治医师11人。该科高学军教授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医网就医导诊上患友反映高主任“医术高明,认真负责,态度热情,疗效显著”。北大口腔医院儿童牙科现有医生16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3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4名。儿童牙科无论在医务人员素质,还是在硬件设备都是全国一流的,现平均日均门诊量为250人左右,寒暑假日门诊量约350人。治疗儿童范围0-18岁,除接诊北京地区患儿外,还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转来的疑难复杂病例,同时兼负驻京外国儿童的口腔疾患诊治。该科李宏毅、邓辉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葛立宏教授任副主任委员。北大口腔医院牙周科共有医师共19人: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 硕士生导师2名。全科有综合治疗台29台, 科室规模在国内属前列。牙周科为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多年(现任名誉主任委员1人,顾问1人),目前该科孟焕新教授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专委会主任委员。北大口腔医院关节中心也是非常强的一个科室。颞下颌关节病发病率很高,但国内各大医院中有此专业的口腔医生并不多。北大口腔医院关节中心实力很强大,该科马绪臣教授是中国第一位医学博士,也是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及 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网就医导诊上的好评度很高。

北京医院
北京医院

北京医院是一所以干部医疗保健为中心、老年医学研究为重点,向社会全面开放的医、教、研、防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是直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央重要的干部保健基地。北京医院的前身是始建1905年的德国医院,1945年北平市卫生局接管了前德国医院并更名为“市立北平医院”。1949年,中央军委卫生部带领延安中央医院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医务人员接管了市立北平医院,并随着北京地名的变更改名为“北京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

积水潭医院是以骨科、烧伤科为显着医疗特色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是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有1000多张床位。工程院院士一名。专家级医师200多人。2006年7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被中国奥组委授予“国家队运动员指定医院”称号。积水潭医院设有实验室1、北京市骨与关节病研究中心(市级重点);2、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3、北京市手外科研究所;4、北京市烧伤研究所;5、人工关节登记评估中心;6、肩关节培训中心;7、我国第一个“骨科培训中心”积水潭医院网友推评疾病:骨肿瘤、骨折、手部创伤、小儿先天性髋关节畸形、韧带损伤、股骨头坏死、关节损伤、强直性脊柱炎、烧伤、周围神经病损、人工关节置换术、先天性足畸形等。积水潭医院患友热荐医生:张清大夫:。擅长骨肿瘤。好评度100%。“ 年富力强。技术一流是”;“对病人一一询问。并耐心解答问题”。挂号不限号。姜春岩大夫:。擅长骨折。关节脱位。好评度100%。“身手不凡。医术高超”。潘勇卫大夫:。擅长手创伤。好评度100%。积水潭医院骨科一直很热。病人来自全国各地。挂号比较困难。为解决挂号难、看病难的矛盾。设立了骨科特需门诊。接诊对象:创伤骨科、矫形骨科、脊柱外科、骨肿瘤科、手外科及小儿骨科患者。时间:周一至周五早八点至晚八点。地点:门诊楼北侧小四合院内特需住院:特需医疗中心设两个病房。分别为特二病房和特三病房。每个病房17张床。特三病房以脊柱外科为主。兼收其他骨科系统病人;特二病房以矫形骨科为主兼收其他骨科系统病人。特需病人住院期间的所有临床辅助检查均在短的时间回报结果。并优先安排手术。享有需求的高效性。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北京肿瘤医院全称为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也称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是我国著名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北京肿瘤医院设有北京市胃癌防治中心、北京市乳腺癌防治中心、北京市影像介入治疗中心、超声诊断等北京市重点学科。北京肿瘤医院专长于胃癌、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妇科肿瘤、头颈部肿瘤以及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开展的保乳手术、介入治疗、超声射频治疗、三维适形放疗、大剂量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多种生物免疫治疗、全程无痛姑息治疗等综合治疗是我院的特色和优势。北京肿瘤医院现有在编职工八百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89%,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26人,博士生导师20人,突贡专家8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26名;国家杰出青年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名;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5名;北京市科技新星人选13名。学科带头人及业务骨干中70%以上为留学(研修)归国人员。北京肿瘤医院于1997年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现有病床790张,26个临床科室,26个病区,13个医技科室。年住院人数1.2万余人次,年门诊量20万余人次。患者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等地区。研究所设有6个研究室,1个中心实验室,1个临床实验室。北京市高科技实验室—北京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亦设在所内。建所以来,围绕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特别是胃癌、乳腺癌癌变机理的研究、肿瘤预防与控制研究、肿瘤易感性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研究及肿瘤生物治疗研究等主要科研方向,开展了大量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及北京市和其它部委的重点科研项目,已获市部级以上科研成果104项,发表论文2600多篇。其中在肿瘤学基础理论研究、常见主要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胃癌高发现场的预防干预等领域均有创新性,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始建于1949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其坐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市中心,是全省大的医疗中心。1992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获全国“百佳医院”称号。医疗辐射范围延伸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与省内外2家医院结成医疗协作集团。医院大力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俄罗斯、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合作,每年举办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数十次。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下简称“妇儿中心”)是于2006年9月经广州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由原广州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妇婴医院)整合而成,加挂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婴医院的牌子,为市副局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2533名,核定床位1358张。妇儿中心现有在职人员224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52人,硕士以上学历298人,博士和硕士生导师36人。现有固定资产值3.46亿元。是集预防、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医疗机构。其学科齐全、设备先进,为完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网络、提高广州地区人口素质提供有力的保障,使我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事业上一个新台阶。 医院专业科目开设齐全,整体实力较为雄厚,管理规范,有部分科目已走在国内的前列,有的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医院门诊开设有儿内科、儿外科、急诊科、皮肤科、神经康复科、中医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口腔科、保健科、理疗科等十一个专业,而每个专业还开设各种特色专科。住院内科开设:PICU、新生儿内科、感染、消化、呼吸、肾病、血液、神经康复、心血管、内分泌等十个专业。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下简称“妇儿中心”)是于2006年9月经广州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由原广州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妇婴医院)整合而成,加挂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婴医院的牌子,为市副局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2533名,核定床位1358张。妇儿中心现有在职人员224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52人,硕士以上学历298人,博士和硕士生导师36人。现有固定资产值3.46亿元。是集预防、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医疗机构。其学科齐全、设备先进,为完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网络、提高广州地区人口素质提供有力的保障,使我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事业上一个新台阶。住院外科开设:泌尿外科、骨外科、新生儿外科、烧伤、小儿普外、心外科、胸外科、口腔外科、耳鼻咽喉科、眼科、NICU、麻醉科等十二个专业。医技科室设置齐全,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医院中心实验室为医院的科研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在广州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医院于1998年建立“广州市重症儿童救治中心”,该项目被评为广州市“21世纪优先工程项目”。医院创建的广东地区新生儿危重病救治网络为全国首创,年转运危重病儿在1000人次左右,至今仍维持着没有一名患者在转运途中死亡的记录,因而被同行誉为“移动的ICU”。妇婴医院院区(原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妇婴医院) 前身为广州市产院,1963年5月改名为广州市妇幼保健院;1986年7月增挂市妇婴医院牌子。医院建筑面积14926.5平方米,编制病床300张,2007年出院病人1.08万人次,门急诊量达51多万人次。1997年11月和12月分别通过了省级及国家级“三甲”评审,是集医、教、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级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医院年分娩量一直位居全市各级妇幼保健院之首,医院开展“一对一”陪伴助产、家庭式分娩、分娩镇痛等服务;妇科在国内率先成功进行电视腹腔镜下输卵管端端吻合术;早产儿重症救治中心救治成活低孕周为25周、0.65公斤患儿;儿童血液科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临床脐血移植治疗小儿血液疾病。医院门诊开设30多个专病专科,住院部编制床位300张,设有产科、妇科、生殖健康科、儿科(含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等,建立了广州市优生围产研究所、广州市生殖保健中心、广州地区妇幼保健培训宣教中心、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广州地区腹腔镜妇科培训中心、早产儿诊疗护理中心、广州不孕症鉴定中心、生殖医学实验室等,充分发挥着广州地区妇幼保健技术指导和培训宣教中心的作用。广州市优生围产研究所被列为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重点实验室和特色专科,1996年率先在国内建立脐血干细胞库,该库已向国内30多家移植中心提供非亲缘脐血228份用于临床移植治疗白血病、再障、重型—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病。产前诊断中心为卫生部培训基地之一,多次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新生儿筛查中心每年筛查人数近14万。2003年2月,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陈竺院士还到广州市妇婴医院参观和考察了该院的脐血库建设,对该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脐血库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对其发展前景寄予厚望。   刚刚竣工的的珠江新城院区位于广州市城市中轴线上,是广州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群众的就诊需求的基础上,经过市卫生局严谨论证后,为改善我市妇女儿童的医疗环境、完善妇幼保健网络而进行建设的。该项目于2005年5月奠基开工,占地面积27,620平方米,建筑面积86,156平方米,建设资金为近7亿元,设有门诊部、住院部、医技部门、后勤保障部门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等。按700张病床、每天接纳门急诊5,000人次规模设计。目前,该项目已经竣工,计划2009年9月投入使用。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天津市肿瘤医院是我国肿瘤学科的发祥地,我国大的肿瘤防治研究基地之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规模大的肿瘤专科三级甲等医院。该院前身始建于1861年英国驻津屯军医院,是中国早设立的西方医学医疗设施。曾先后命名为“英国伦敦会医院”和“马大夫(Dr.Mackenzie)纪念医院”。解放后,更名为“天津市立人民医院”。1952年著名肿瘤专家金显宅教授在该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肿瘤科,后发展成为肿瘤专科医院。1987年迁入现址,定名为天津市肿瘤医院。1997年增名为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9年批准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学院。医院附设天津市肿瘤研究所、中国抗癌协会、天津抗癌协会、天津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及国家一级核心期刊《中国肿瘤临床》、《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等挂靠在该院。2005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单位。该院肿瘤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天津医科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乳腺癌防治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临床试验研究基地,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基地。院长郝希山教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现开放病床1400余张,年门诊量达18万人次,收治病人22万余人次,手术10000余例。医院专业分工细,覆盖病种齐全,设置临床、医技科室38个。其学科优势主要体现在临床肿瘤外科诊治技术、肿瘤放射治疗与热疗、肿瘤生物治疗、肿瘤病理、肿瘤流行病学等五个方面,以外科技术优势著称于国内外。该院坚持科教兴医的战略,始终瞄准世界医学前沿,积极开展恶性肿瘤的临床防治与基础研究,使肿瘤科研工作得以迅速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十五”期间共承担局级以上及横向合作科研课题163项,其中国家“863”项目、“十五”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1项。获各级科研成果奖励4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出版专著26部,发表学术论文1150篇。1954年创办全国肿瘤临床医师进修班,1980年创办全国病理医师进修班,至今已分别举办39届与25届,培养肿瘤专业技术人才两千余名。医院注重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积极选派技术骨干出国进修、培训、讲学及参加国际会议,并接受国内外学者来院讲学和学术交流。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密切合作关系。为扩大医院功能,提高医疗技术的诊治水平,医院不断引进先进的肿瘤诊断、治疗和检测的设备,目前已拥有百万元以上的现代化医疗设备30台套,固定资产达4亿多元。天津市肿瘤医院在新的世纪里将瞄准世界发展前沿,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发扬“爱岗、敬业、育才、奉献”的医院精神,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学科发展,为把医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肿瘤防治研究中心能够承担重大科研课题和广泛国际合作的肿瘤研究基地、能够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教育的基地、能够率先开展医学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基地而努力奋斗。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始创于1864年,前身系一所教会医院,1877年更名为公济医院,2002年冠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至今已走过了143年的发展历程。1992年首批通过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评审,1999年荣获全国“百佳医院”荣誉称号,2001年荣获卫生部先进集体,2002年被评为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自1987年起连续荣膺十一届“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由海宁路北部和松江南部组成。设有临床科室35个,研究所、室共20个。实际开放床位1642张。年门急诊量高时达186万人,日门急诊高峰时达9000余人次;年出院病人3.5万人次,年手术数达1.9万余例。医院现有在编职工2369人,正、副高专业技术人员达到428人,硕士以上学历达到356人。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名医荟萃,先后涌现出乐文照、任廷桂、林元英、胡懋廉、赵东生、谢桐、胡远峰、张镜人、蔡小荪、刘国华、肖明第、彭志海、许迅、周新、夏术阶、王椿、王秋根、袁伟杰、万小平等蜚声全国的着名学科创始人、学科带头人。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医、教、研实力雄厚。近五年来,医院取得器官移植、视觉复明、心脏病急救等3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重点建设项目;市麻醉质量控制中心、市肝移植质量控制中心、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均设在我院。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中心成功实施了肾、肝、肝-肾、胰-肾、心脏、肺、人胎胰岛细胞、成人胰岛细胞、肾-成人胰岛细胞、角膜、手指、造血干细胞等十多种器官组织的移植。2001年至2005年底,共完成移植肾767例、肝456例、骨髓 、心脏、肺、肝-肾、胰-肾、角膜等总数为1,501例,位列全市之首。肾移植存活率接近欧美先进国家水平,肾移植组织配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肝移植手术总数已超过600例,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其质量居国内先进。2003年1月亚洲首例成人胰岛细胞移植成功。2000年4月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成为本市心脏移植存活时间长者。普外科、心外科、心内科、血液科、放射科、肾内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妇产科、分子生物学科在国内也有很强的竞争力。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人才梯队建设和科研教育成效显着。现有博士后流动站15个,博士点27个,硕士点45个,拥有博导35名,硕导79名。并首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外优秀青年合作基金、新世纪百千万人培养计划。首次在《自然》等杂志发表论文,SCI收录的论文50篇,为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前列、全国排名第九。获国家级课题30项,市级课题66项,局级课题97项,获得市以上科技奖22项。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与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HOPE)的合作建设项目,由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负责筹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坐落于浦东东方路上,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儿科医院,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核定病床358张,拥有一流的楼宇自动化设备和完备的医疗保障设施,担负着上海和全国各地患病儿童以及来华外籍人士子女的医疗工作。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过去的2005年中,成功地走完了她第八个年头的路程,以更加崭新的面貌努力地在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天地间耕耘。全院职工无私奉献,忘我工作,医院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势态,完成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满意答卷。为积极落实卫生部“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工作会议要求,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医疗服务,致力于构建“和谐医院”的建设目标,医院积极部署有关工作,深入动员,广泛发动,精心组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医院管理年”活动。2005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服务宗旨,通过医院领导创新开拓的医院管理理念和全院职工的艰苦奋斗,依托医院强大的学科力量,以及专业相互嵌合的协调发展,医院各项运营指标进一步优化。2005年度,医院完成门急诊人数697910人次,比去年同比增加13.3%;出院总人数10479人次,比去年同比增加27.76%;住院手术总数5396人次,比去年同比增加23.88%;医院床位使用率106.99%,比去年提高10.17%;床位周转率36.90次/床/年,比去年同比提高2.44次/床/年;药占比继续控制在30%以下。领先学科又出新亮点,小儿心胸外科的手术例数达1958例,继续保持全球儿童医院之;创下了手术患儿体重轻的记录(1.7公斤)。心内科开展先心病术后支架植入术;并与心胸外科合作,开展了第一例婴儿开胸直视下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介入治疗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62例;心脏二维超声数量刷新记录,达?12633例。血液/肿瘤科专科门诊人数达到8080人次,新入院患儿数量达到250人次,成为国内较大的儿童血液肿瘤诊治中心。小儿外科积极开展微创手术,引进SILO袋治疗新生儿腹裂7例,开创治疗小儿腹裂治疗新技术;小儿骨科今年又与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著名骨科专家们合作,用国内还未开展的、全球先进的微创技术为来自中国湖面、淮阴、江西、上海等地的八名患者提供医疗救助。2005年医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心胸外科苏肇伉教授荣获中国医师行业高奖项——“中国医师奖”,其与丁文祥教授主持的“提高婴幼儿危重复杂先心病外科治疗疗效的实验与临床”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上海市科委项目1项,上海市教委项目2项,上海市卫生局项目2项,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项目4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金项目6项。全院共计188篇学术和管理论文发表在国外和国家统计源性专业期刊上,其中SCI收录6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由党政部门齐抓共管,今年是以“医院管理年”为契机,以创“双优”工作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和服务形式。创办“网上就医咨询热线”,通过网络形式解决“就医难”的矛盾。在创建无烟医院和健康示范医院工作中成绩显著、继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并在传统志愿者系列活动的基础上,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出新的志愿者服务形式。六一儿童节前夕,医院成功举办了以“我爱生命,我爱阳光”为活动主题的第八届儿童健康节,并十分荣幸地接过了“上海市阳光爱心志愿者总队”的旗帜,这意味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将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以更专业的水准组织和开展各项志愿者工作,让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和谐,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念。2005年对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来说可谓“国际年”,医院继续扩大了与国外医疗机构和国际友好组织与个人的交流与合作,年内共接待了包括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在内的20余批百余名来院进行访问的国际友人和国外专家。用新的理念和技术塑造医护人员,充实管理,提升服务,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常规工作。2005年,医院选送了23名医护人员赴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家进行为期三个月以上的培训,为医院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2005年医院举办了“国际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监护研讨会”、“国际口腔儿童及口腔预防研讨会及实习班”等大型国际会议,不但丰富了国内外医院间的学术交流,而且为优秀的医务人员提供了极佳的展示舞台。小儿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的建设顺利进入第四年,与之配备的“心脏中心大楼”也已启动工程建设。在过去的一年中,医院的信息工作推陈出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依托雄厚的技术力量,为医院的信息畅通和国际交流做出了贡献。远程会诊系统的试用和完善、院内呼机系统的技术更新、短信平台的建立,无疑在医院信息技术现代化道路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一年来,医院顺利完成全年设备采购计划40项,完善了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提高了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完善了三级管理网络,加强了对应急事件的应变能力。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身为上海东南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创办于1926年。1949年响应党和政府号召,随校内迁至安徽怀远县,1952年再迁至合肥市。经过80多年的发展,医院已成为国家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安徽省文明标兵单位,是安徽省规模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古城长沙,湘江西岸,坐落着唯一一所卫生部直属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在中国,“湘雅”作为高水平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和医疗服务的金字招牌,显赫了一个多世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便是“湘雅”这棵百年老树上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蓬勃新枝。经卫生部批准,医院作为“八五”期间部省共建的重点建设项目,1989年11月28日破土奠基,1992年12月8日开诊并试运行,湘雅三医院在这里拓荒创业、艰难起步;1996年9月,医院三大主体工程相继落成,两年后通过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达标验收,医院全面开院;1999年至2005年,医院在新世纪曙光中步入创新探索、扩大规模的快速发展轨道。经过20年的不断壮大,尤其是2006年新一届班子上任以来,在“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医院;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医院;坚持科学管理,建设节约型医院”办院理念,以及“清廉、规范、高效”管理原则的指导下,湘雅三医院以“湘雅”这一百年品牌为历史传承,以国内一流大学为学科依托,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管理规范、服务一流、特色鲜明的“数字化”现代综合医院。目前医院占地面积223亩,医疗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800张,拥有46个临床医技科室,57个护理单元;全院职工2100多人,专业技术队伍中有博士生导师31人。医院形成了移植医学和微创医学两大医疗技术品牌。移植医学以肝脏、肾脏等大器官移植和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为主要特色,微创医学品牌体现在腔镜、介入技术已经广泛而深入地应用于医院普外科、耳鼻喉科、妇产科、骨科、泌尿外科、心脏内科、放射科、超声科等临床医技科室。同时消化内科、烧伤科、神经内科、儿科也开展了大批特色医疗项目,健康管理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行列。20年来,医院加强学科建设,建立了从本科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参与)4个,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内科学、文献信息检索2门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消化系病学为中南大学校级重点学科,外科学总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妇产科学等3门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开院至今,医院共承担国内外科研课题近600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30项,省部级重点课题40余项;获成果奖近30项和各类专利40余项。近年来进院科研经费成倍增长,2008年达1500万元,SCI论文数进入全国医院50强。医院建立了集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免疫与形态学、分析测试与图象处理和实验动物学为一体的生物医学科研共享平台。在这里,一大批高水平的临床研究和实验技术人才利用尖端实验设备,为医疗、教学、科研、新技术新项目开发和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治疗研究中心、湖南省中美男性病研究中心、湖南省高血压研究中心、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分中心、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湖南分中心等12个部省级研究治疗中心均落户医院。不论是抗击“非典”、抗洪救灾、抗冰救灾、抗震救灾,还是扶贫支边、援疆援藏等政治任务,医院都能出色地完成,彰显医院强烈的政治责任。医院还与72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广泛的区域医疗合作网络,加强基层全科医生的训练和适宜医疗技术的社区培训推广,表现出“国家队”大医院应有的社会担当。医院近几年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医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湖南省医院管理年检查评比第一名”、“湖南省花园式医院”等称号。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和湖南省的各级领导先后来院视察,联合国副秘书长奥贝德女士、诺贝尔医学奖评委会原主席卡尔·格罗斯、苏丹国驻华大使等众多国际政要、学者也前来考察、交流与合作,对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和发展水平予以高度评价。短短20载,拓荒创业的三院人坚定同行,用他们一个个闪光的记录,镌刻下前进的里程碑;他们用奋斗和感动,开创三院的历史和未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省儿童医院、浙江省儿童保健院)建院于1951年,是浙江省大的叁级甲等综合性儿童医院,国家重点学科单位,担负着全省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和儿童保健四大任务,综合实力在全国近五十家儿童医院中名列前叁甲。长期以来,医院坚持“病人至上、质量为本、科教兴院、服务第一”的办院宗旨,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的普遍信任和高度赞誉,先后被评为“文明医院”、“全国妇幼卫生先进单位”、“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医院设十九个病区,850张床位,现有在职职工128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80人,博士44人,硕士192人;拥有在编博士研究生导师1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8名。医院年诊治门诊病人14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3万人次;完成手术13000余例。经过近六十年的精心建设,特别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医院积聚了较为雄厚的学科和临床技术力量,并打造了一批在全国处于领先或先进地位的专业:新生儿专业现为全国新生儿学组组长单位、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是国内起步早、规模大的学科之一,研究、治疗水平领先全国。新生儿监护中心(NICU)是美国HOPE基金会在华的首个建设项目,乃全国早、规范的NICU之一,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达90%以上,在国内早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及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症实施正规治疗,并首先采用一氧化氮吸入疗法治疗新生儿严重唿吸系统疾病,是国内和省内新生儿重症监护的重要培训基地,能承担各种危重新生儿的救护、治疗,专业水平领先全国。小儿消化专业成立于1977年,现为全国小儿消化学组组长单位。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儿科纤维胃镜与结肠镜、胃肠动力、食道PH监测及小肠粘膜活检等技术,并建立了胃肠内窥镜检查和胃肠动力检查体系,形成了集专科门诊、病房、内窥镜室、消化实验室、胃肠动力室为一体的专业体系,总体治疗水平和研究水平领先全国。小儿心胸外科专业现为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能全面开展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和复杂畸形的高难度矫治手术,年行先心体外手术700余例,低体重手术患儿仅1100克,手术总成功率达98%;年心内介入专业水平处于国内先进行列。小儿血液及肿瘤专业现为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是国内早成立的专攻儿童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单位,设有临床专科门诊、病房和实验室。专业采用国际先进的联合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法进行白血病治疗,自行研制抗白血病单克隆抗体,开展血液肿瘤的抗体分子靶向治疗研究,总体治疗和研究水平达国内先进。儿童保健专业现为中华儿童保健学会新生儿筛查学组组长单位,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专业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全省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指导,开展多项大规模的儿童保健流行病学调查,为儿童医疗与保健决策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料。同时,医院力求儿童保健工作向纵深发展,积极与NIH、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人口基金会等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医院是浙江省新生儿疾病防治中心、浙江省小儿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浙江省基因诊断中心、浙江省听力筛查管理中心及浙江大学儿科研究所所在地。1981年成为国务院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99年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儿科学成为省级重点扶植学科,2002年成为省重点学科,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近五年来,医院先后承担了国家和各级科研课题近300项,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近30项;在国内一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50余篇,被SCI收录论文100余篇;从2004年起,我院被SCI、MEDLINE收录的论文数连续在全国儿童医院中排名第一。医院创办的《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杂志是我国儿科学领域中唯一的全英文国际性学术期刊,在创刊后短短叁年时间里,先后被CA、MEDLINE、SCI收录,创造了我国学术期刊史上的一个奇迹。医院设有儿科教研室,承担了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各专业的儿科学教学任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材。2006年,医院儿科学、小儿外科学被评为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华西妇产儿童医院是西部地区规模大的三级甲等妇产儿童专科医院。医院布局:华西医院(成都市外南国学巷37号)华西妇产儿童医院(成都市人民南路3段20号)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其前身是华西协合大学医院1942年创办的妇产科和儿科。1993年被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爱婴医院”称号,1998年通过“三级甲等妇产儿童专科医院”评审。医院多次获得卫生部、全国总工会、四川省“卫生系统先进单位”、“职业道德先进集体”、“女职工先进集体”“教学工作优秀附属医院”等荣誉称号。华西妇产儿童医院现有业务用房4.1万平方米,开放床位500余张。设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5个,以及一个由原14个研究室/实验室组成的妇幼实验研究中心。全院正式职工465人,其中副高以上专家107人(不含返聘退?专家42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58人,省厅级学术带?人20人,享受国家级政府津贴和部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津贴24人;四川省、成都市医学会妇产科和儿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均产生于我院。妇产科和儿科均为四川省重点学科,也是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医院人才济济,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近4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以上年轻人比例占全部医务人员的35%以上。医院设备精良,拥有大型医疗和科研仪器设备643多台,具有完整的危重监护系统、产科中央监护网络系统、远程家庭胎儿监护系统等,并设有妇幼开放实验室。卫生部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及全国妇幼卫生项目监测办公室设在我院,该中心争取到了教育部《中国妇女儿童疾病监控系统及生物资源库建设》项目,主持建设了卫生部中华产前诊断官方网站。妇科肿瘤/儿童血液肿瘤实验室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围产与生殖医学实验室获得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支持。建院18年,医院业务量逐年增长,随着智能化、人性化、现代化的新科教大楼投入使用和住院大楼的全面改造装修,就医环境显著改善,病员量大幅度增加,2004年全年门急诊量突破62万人次,出院人次数达2.2万余人次,较2003年增长12.4%,病床使用率达143%,手术9906次,各项医疗指标均创历史好水平。医院在妇科肿瘤、高危妊娠、妇科微创手术和生殖助孕技术以及新生儿疾病、小儿白血病、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等临床学科和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医院以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围绕医院声誉度、医疗质量和基本运营加强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医院开设了数十种特色门诊和多种免费公益健康教育讲座,医院知名度不断提高。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努力实践“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化研究型大学办学理念,以科学的用人机制促进学科发展,整合实验室资源,科研实力雄厚。两年每年科研经费达到600多万元,2003年创纪录地获得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获得国家863、973重大科研项目。我院办有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的《国外医学—输血与血液学分册》和《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两种杂志。2004年3月我院荣获全国首批省内首家卫生部批准的人类辅助生育技术批准?书?“?类精子库”获准继续筹建。2005年4月“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华西中心”率先在我院成立。医院数字化建设已开始启动。今天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风华正茂,全院职工意气风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秉“关爱生命,病人至上”的宗旨,正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医德医风、齐全的专业、先进的设备和高水平的医疗质量,争创“诚信示范医院”,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的妇女儿童品牌医院而努力奋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3段20号邮编:610041电话:028-85501322 85501319 网址:http://www.motherchildren.co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永外正街17号,创建于1939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江西省医保定点医院,是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先后荣获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4项。 2018年12月4日,被国家卫健委公布为首批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原名为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始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政府和苏联红十字会援助下,由中国政府建立的第一所大医院。1954年,医院从甘水桥旧址迁入现址。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副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专为医院亲笔题词。1957年3月,苏联政府将医院正式移交我国,周总理亲自来院参加了移交仪式。1970年,周总理亲自为医院定名为“北京友谊医院”。医院占地面积9.4余万平方米,业务用房所占建筑面积19.4万平方米。全院现有职工2300余人,其中具有正副主任医师、正副教授、研究员及相应职称的高级技术人员近300人。设有临床及医技科室43个。日门诊量6000人次左右,年出院28000人次左右。现有实际开放床位1256张。作为首批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疗机构,全市患者均可来院参保就医;医院还承担着8000多名司局级以上干部的医疗保健任务,并为外宾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提供服务。医院设有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和北京市卫生局泌尿外科研究所,拥有一批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经过几代友谊人的不懈努力,医院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保持综合优势的基础上,突出特色,打造优势学科群。率先成立了北京市卫生系统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疑难病综合会诊中心;发挥强强联合优势,成立了以消化内科、普外科、肝病中心为龙头的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在诊治消化急危疑难重症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立了以心血管内、外科合并模式的心血管疾病诊治研究中心,开辟了挽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生命的绿色通道。医院承担了九五、十五、十一五攻关支撑课题、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公益性项目和市级课题,并担负着世界卫生组织在寄生虫、麻风病等方面课题的研究工作。医院内科学(消化系病)、影像与核医学2个学科为首都医科大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近20年来,先后获国家级、部级、市级、局级科研成果奖400余项。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临床教学基地。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麻醉学系、医学影像学系、骨科学系、中西医结合学系、肾病学系、泌尿外科学系等7个学系挂靠医院。承担着七年制研究生、五年制本科生教育。同时,承担着国家级和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多项。自70年代开始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医院有研究生导师近90名,有多名教授在国际医学专业学会任职,有20余名教授在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学会、北京分会以及国家级杂志担任副主委以上职务。医院积极开展多渠道、多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丹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派出各专业人员出国深造,设立李桓英基金会资助青年骨干出国研修项目,促进了医院学术水平的提高。医院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多次被授予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光荣称号。几代友谊人实践着“仁爱博精”的友谊精神,鞭策着新一代友谊人以更高的起点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以更加高超的医术,无私的爱心,努力攀登医学科学高峰,逐步向“综合优势明显,专科特色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医院”的目标迈进,开创北京友谊医院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简称“中心”)是复旦大学附属三级甲等医院;是全国传染病医师进修教育培训基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临床进修教育基地、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临床基地;复旦大学传染病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组成部分,复旦大学妇产科学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组成部分,上海市传染病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之一;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单位;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上海市产科肝病监护中心和上海市传染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之挂靠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中心地处上海市金山区,紧邻A4、A5高速公路亭卫公路出口处,占地33.3公顷,总建筑面积9.0228万平方米;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投资建成的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于一体的重大工程,为2004年市政府一号工程,是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于2004年11月16日落成启用,具有90年历史的原上海市传染病医院除市区门诊部外整体搬迁至中心。中心现有职工700余名,汇集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原上海市传染病医院等各方面专家、教授。中心设置床位500张,主要收治病毒性肝炎、妊娠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伤寒、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化脓性及结核性脑膜炎、肠道传染病、艾滋病、破伤风、狂犬病、性病、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等各种法定传染病。在重症肝炎、妊娠肝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艾滋病治疗等方面颇具特色,曾获多项临床成果奖和科研奖。中心现设有肝病科、感染科、妇产科、重症肝炎ICU科、特需科、中医科、呼吸科、外科、消化内科、麻醉科、儿科、眼科及口腔科等临床科室和影像科、检验科等医技科室。中心配置了先进的医疗仪器及科研设备,如菲利浦三维成像技术彩超、西门子16排螺旋CT、1.5T磁共振(MRI)、全数字血管造影机(DSA)、多功能数字式X射线摄片机(DR)等一系列高精尖医疗仪器及上海首个数字化手术室、MARS人工肝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中心设置有ICU病区、压差病房、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HIS)、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远程医疗和医疗示教系统,通过图像传输实现专家会诊、学术交流、教学培训、家属网上探视等多种功能。中心与世界上主要的公共卫生科研机构有着广泛的合作。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心人秉承“团结、奉献、诚信、卓越”的中心精神,围绕建设具有较强综合医疗救治能力的传染病临床医疗中心发展战略,为建成上海市肝病、艾滋病、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和高水平的传染病研究基地,建成上海市公共卫生的“快速反应部队”和一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座落于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之滨的绿城郑州,是历史悠久的西医医院。其前身是中华基督教内地会1904年创办的开封“福音医院”。1950年2月被正式命名为“河南省人民医院”。1955年3月,随省政府迁址郑州,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河南省人民医院是河南省大的省级综合性医院之一,是国家卫生部首批命名的“三级甲等”医院和全国“百佳医院”。全院开放床位2900余张,现有在职职工3000余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500多人,医学博士、硕士500多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省管优秀专家50余人,形成一支政治过硬、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卫生人才队伍。河南省人民医院拥有一套完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和急救体系。专科分类齐全,设临床、医技科室50余个,其中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眼科、消化内科、医学遗传中心、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影像科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皮肤科、神经内科与血管瘤科为省临床特色专科。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河南省心血管病临床研究所、河南省老年病研究中心等近20个科研机构均设在此。近年来,河南省人民医院狠抓医疗技术的提高与发展,培育了一大批带动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业务新技术。心脏外科成功实施了冠脉搭桥术,实现了河南省独立开展冠脉搭桥术零的突破,对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技术领先;心血管内科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电生理领域居全省“龙头”地位,每年实施心脏介入治疗3000多例,手术例数与水平在全国医院中位居前10位;眼科对“视网膜格子样变致视网膜脱离的防治研究”居国内外先进水平,已行角膜移植术6000余例,在我国率先开展的眼表面重建技术在学术界引起轰动;肝胆外科成功开展了省内首例肝移植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扩大胰十二指肠癌切除技术、胰腺癌等实体瘤的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胰头癌和胰腺癌的术中直线加速器照射治疗等,居国内先进水平;亲子鉴定、性别基因研究、HLA基因配型和基因多态性技术与研究等医学遗传学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血液内科开展了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技术;介入科为我国6个脑血管病微创治疗培训基地之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旋切介入治疗及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技术等达国内先进水平。高血压科、血管瘤外科、内分泌科等特色专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患者前来就诊。近5年来,河南省人民医院涌现出帕金森病的基因研究、基因身份证、肝癌的综合治疗、心律失常的介入诊断与治疗、冠心病的综合治疗与研究、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等在河南省医疗卫生领域较有影响的新业务新技术100余项。医院的科研获奖数量和质量连续多年居全省各家医院之首。河南省人民医院拥有64排螺旋CT、3.0磁共振、E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一大批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为提高诊疗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省人民医院与国际间的科学技术交流日益加强,与日本宇多野病院、法国冈城大学医疗中心等国外大医院结为友好医院,与美国罗格斯大学W·M凯克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美国加州大学眼科研究所、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研究所建立了科研协作关系,为医院培养了一大批开放型、国际化、高层次的医疗科技人才。医院制定了十一五重点学科发展规划,从2006年至2010年五年内,建设好、发展好16个重点学科,部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优势学科达国家级重点学科水平。期间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人才培养和新技术扶持,引进博士研究生70-80人,在职培养博士生20-30人,使重点学科博士生人数占专业人员比例达40%左右,5年内送出国门研修40-50人,使重点学科有国外研修经历的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0%左右。河南省人民医院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富有时代特色与鲜明个性的医院文化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制度建设,形成了以“仁爱、博学、严谨、卓越”为医院精神的医院文化体系,造就了一支业务精湛、医德高尚、素质过硬的职工队伍,在许多重大事件的考验中,树立了社会满意、患者放心的良好形象。医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首批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省级综合医院先进党组织、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近百项。2008年,省重点工程--建筑面积为6万多平方米的新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正式启用。大楼不仅环境优雅,设施齐全,还引进了国内顶尖的医疗设备,实行“健康行”就诊卡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就医需要。近年来,医院实现了“一年一小变,两年一大变,三年上台阶”的近期目标,按照“抓内涵强素质苦练硬功,创品牌树形象诚信为民”的发展要求,实现医院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管理,坚定不移地走人才立院、科技兴院、管理强院之路,推动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