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找好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医院动态
概述 科室专家 联系方式 医院动态 口碑评价 专家视频

原创置换全身半数咖啡色血液 医护人员死神面前“拽回”24岁小伙

正常人血红蛋白130-175g/L,

而24岁年轻小伙却只有31g/L,

不到正常值的四分之一,

属于重度贫血,

同时出现心率加快、面色苍白、嗜睡......

极有可能危及生命。

所幸,经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血液内科和输血科多学科协作,

紧急采用床旁全血置换技术,

顺利将年轻小伙从死神面前“拽回”。

年轻小伙患上严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4岁的王伟(化名)来自广东揭阳,是个稍显壮硕的帅气小伙。

去年5月起,他时常感觉乏力、面色苍白,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是贫血,进行了补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

2月22日,王伟贫血的症状愈发严重,身体各方面机能明显下降,随即来到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就诊。

入院时,王伟全身皮肤泛黄,甚至白眼仁部位也严重发黄,精神状态差,急查血红蛋白,仅有31g/L,不到正常值的四分之一,属于重度贫血。

珠医科普

血红蛋白主要给全身组织输送氧气,王伟的血红蛋白极度减少,相当于输送氧的“卡车”严重缺乏,可导致全身组织缺氧,尤其是对心脏的危害极大,长期贫血甚至可能导致贫血性心脏病,严重贫血甚至可引起心脏骤停。

患者病情急且重,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入院检查,血液内科李玉华主任、贺艳杰副主任团队当即判断,王伟并非普通的营养不良性贫血,而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珠医科普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正常情况下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外来病毒、细菌以及体内肿瘤细胞,以达到免疫防御作用;而当自身免疫系统失调时,其无法识别自身红细胞,反倒攻击体内自身红细胞,从而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入院后,血液内科团队立即给予环孢素和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但王伟的血红蛋白仍慢慢持续下降,最低低至21g/L,仅为正常值的六分之一,属于极重度贫血,出现溶血现象,生命危在旦夕。

紧急床旁全血置换挽救病人生命

如何扭转局面,将小王从生死线上拉回来?多学科会诊是医疗的强大后盾。

3月3日下午,输血科彭永正主任、陆志刚教授,血液内科李玉华主任、贺艳杰副主任紧急联合大查房,经充分讨论,考虑患者为免疫介导的溶血危象,病情十分凶险,需实施床边全血置换。

新冠疫情常态化时期,红细胞、血浆等血制品非常紧缺。经输血科积极调动资源,输血科王刚医生、杨明会医生在床边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及时给患者置换了去白悬浮红细胞8u以及1000ml血浆,相当于患者全身半数的血液都进行了置换。

▲置换出来的咖啡色血液

经过1个半小时的治疗,王伟脸上终于多了一丝血色,讲话也逐渐清晰,复查血红蛋白上升到了50g/L,这让现场的医护人员们欣喜不已。

全血置换治疗帮助王伟度过了溶血最危重的时期,后续的内科治疗也逐渐起效,小王的病情得到了进一步的缓解,血红蛋白呈持续上升,精神状态持续好转。

3月13日复查,血红蛋白已达70g/L,病情稳定,历经一场惊心动魄生死劫的王伟终于顺利出院。5月9日,王伟再次回院随访,此时血红蛋白水平达127g/L,血清胆红素完全恢复正常。

免疫紊乱疾病治疗有新招

全血置换是一种结合血细胞分离单采和血浆置换的新技术,通过全血置换术可以快速清除患者体内大部分自身抗体和被致敏的红细胞,减少溶血、降低胆红素水平,从而迅速缓解病情。目前已应用于重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导致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药物毒物导致的急性溶血、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珠江医院输血科

珠江医院输血科从1992年率先开展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凭借专业的治疗团队、规范的操作流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保障临床安全、有效、及时用血的同时,积极发展输血治疗技术,目前已成熟开展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CAR-T前体细胞采集、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自体血采集与贮存、治疗性血小板去除、治疗性红细胞去除、全血置换、淋巴血浆置换、半全血置换等多种输血治疗项目,2021年治疗量达510例。

科室今年引入淋巴血浆置换、半全血置换术,目前已成功应用于神经内科、血液内科、肾内科等临床科室,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来源|输血科、血液内科

展开

上一篇:他们是“大白”守护者,用火眼金睛筑牢隔离酒店“防疫墙”

下一篇:重要通知!珠江医院“端午”假期出诊+核酸检测最新安排!

更多文章
免费基因检测、公益基金救助……2023罕见病日义诊活动报名啦!

8岁女童两年内三次陷入昏迷!专家细心揪出罕见病病因

聚焦前沿 科学布局 |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司长杨青一行莅临珠江医院调研指导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联系电话:02061643888(总机),020-62782020(挂号咨询)

广东省广州市工业大道中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