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大附院普外科主任王鹏教授及其团队,成功为60岁的蒋老伯(化名)实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胆囊切除术,解决了患者长期以来的健康困扰。
蒋老伯因最近一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部不适和偶尔的反酸症状前来就诊。经过胃镜检查,确认他患有浅表性胃炎、食管裂孔疝伴有Barrett粘膜,同时磁共振成像检测显示存在胆囊多发结石。在消化内科接受抑酸护胃等正规治疗后,蒋老伯及其家属希望通过手术彻底解决食管裂孔疝的问题,同时由于胆囊多发结石导致胆囊炎反复发作也折磨着蒋老伯,因此想这次能否一并切除胆囊,提高生活质量。
经过多学科会诊,王鹏决定为患者一次性进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胆囊切除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王鹏详细研究了患者的各项检查报告,并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讲解了手术方式选择、手术费用及手术风险。考虑到机器人手术的微创优势和其更高的安全性,患者及其家属决定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在有条不紊中进行,王鹏发现患者的食管裂孔存在明显缺损,遂对膈肌脚进行缝合修补,关闭裂孔,并使用补片缝合进行加固,然后将胃底进行折叠以达到抗反流的效果,最后切除了患者的胆囊。2个多小时的手术非常顺利,没有任何副损伤,几乎没有出血。
这次手术的成功得益于手术医生能熟练应用机器人操作系统。常规腹腔镜食管裂孔疝术中的补片固定需要使用钉枪,稍有不慎就会损伤心包或腹主动脉,造成无法挽回的术中损伤。但机器人操作臂能360°移动、旋转,非常灵活,允许在狭窄的手术区域进行高精度的腹腔手术,降低术中损伤的风险。所以此次手术使用膈肌脚及补片缝合修补,避免了使用钉枪的潜在风险。
机器人可以提供的高分辨率三维立体成像使得手术视野更加真实,具有清晰的层次感,特别是在处理细微的解剖结构时,成像更加清晰。对医生而言,机器人手术系统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操作者坐在操作台前控制机械臂,进行复杂或长时间手术时不易疲劳,固定的机械臂能够消除自然震颤,使手术更加稳定和灵巧。
王鹏表示:“此次手术不仅展示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在机器人外科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他强调,医院将继续引进和应用更先进的医疗技术,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是通大附院在机器人外科领域的又一突破,也为今后类似复杂手术提供了宝贵经验。医院将不懈努力,推动微创技术的发展,为南通及周边地区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