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找好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医院动态
概述

科室专家 联系方式 医院动态 口碑评价

原创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接连刷新全皮下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全国最小年龄纪录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先后为9岁和12岁心脏骤停幸存的孩子成功植入全皮下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S-ICD),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据悉,这是继2008年团队为13岁患儿经静脉途径植入传统ICD后,再次刷新了S-ICD植入中国大陆最小年龄的纪录。也是今年以来,刘启明教授带领的电生理团队为出生3个月、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极低体重患儿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后,在起搏电生理领域的再次突破。

9岁的患儿南南(化名)因“意识丧失1次,心肺复苏术后1月”入院。刘启明教授带领心脏电生理团队,根据心电图长QT间期表现、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并指等临床特点和CACN1C基因杂合变异,综合分析考虑诊断为国际罕见的Timothy综合征。12岁的患儿武武(化名)因“晕厥2次”入院,考虑为恶性心律失常幸存者,两人均有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指征。术前,刘启明教授带领团队与心血管外科、儿科、麻醉科等多学科深入讨论交流,确定了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为了保证手术安全和顺利进行,心血管外科廖晓波教授、龚医博副教授术中给予了紧密配合。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采用两切口植入(左腋中线第5-6肋切开约5cm切口,剑突左上缘1cm处切开长2cm切口),全皮下操作,无需穿深静脉,整个手术过程顺利。

心源性猝死是我国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直接原因。及时识别并有效复律是预防这类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关键。S-ICD是在心源性猝死预防领域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新技术,其优势在于整个系统完全埋藏于皮下,不需要经静脉途径放置除颤导线,通过皮下电极来采集信号,反映患者的真实心律,从而提供安全有效的复律治疗。同时也彻底避免了血管损伤的风险,降低了潜在的系统感染风险,保留静脉通路,避免经静脉导线植入或者拔除的相关并发症,为心源性猝死的高危患者提供了最新的治疗方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团队在周胜华教授的领导下,先后完成省内首例心脏自动除颤转复器(ICD)、心脏再同步起搏(CRT)/除颤器(CRTD)以及国内首批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亦是国内少数几家成熟掌握S-ICD植入的心脏电生理团队。团队在成人与低龄低体重患儿心脏起搏领域处于国内领先行列。

延伸解读:

S-ICD:开创心血管领域的革命性技术

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的引入标志着心血管领域的一次革命。相较于传统的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S-ICD为患者带来了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择,成为医学界的新宠。

S-ICD相较传统ICD的优势

传统的ICD通过静脉将电极直接植入心脏,虽然经过时间检验,但其并发症仍是无法忽视的问题。从感染性心内膜炎到气胸,患者可能因此面临生活品质的降低。而S-ICD以其全皮下植入的方式,摆脱了内置导线的困扰,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手术过程更为简便,无需复杂的X线或导管室操作,因此备受医学界的青睐。

适用人群的探讨

在适应症方面,S-ICD与传统ICD并无太大差异。无论是心肌梗死、室速还是室颤,只要患者存在猝死风险,S-ICD都是一个备受考虑的选择。然而,需要明确的是,S-ICD并不具备常规的起搏功能,因此对于需要心脏起搏或存在特定心律失常的患者可能并非最佳选择。然而,对于曾经植入过ICD并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或因某些原因无法再次植入传统ICD的患者,S-ICD则是更为安全、更有效的选择。特别对于年轻且活跃的患者,S-ICD的更换过程更为简便,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为理想的选择。

S-ICD的引入不仅是医学技术的飞跃,更是为心血管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方便的治疗方案。其不断演进的优势将在未来成为预防心源性猝死领域的重要突破,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来源:心血管内科作者:肖宜超

展开

上一篇: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一站式”完成瓣膜介入+冠脉搭桥杂交手术

下一篇: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多个项目在首届湖南省医学教育科技创新奖评选中获奖

更多文章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获“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主动脉夹层A型四台同开,生死时速挽救患者生命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感染科成功确诊并救治一例罕见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联系电话:0731-85295999,0731-85295888(总机),0731-85294300(值班),0731-85295100(普通门诊咨询),0731-85295022(专家门诊咨询)

本院:长沙市人民中路139号;五官科楼:韶山北路168号(湖南大剧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