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找好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动态
概述 科室专家 联系方式 医院动态 口碑评价 专家视频

原创新一代最小起搏器羊城应用,不足两克也能让心脏拥有足够动力

重量不足两克的

全球最小、近似胶囊的

新一代无导线起搏器

日前

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成功植入

一名耄耋老人心脏

别看这东西非常“mini”,但对于心动过缓患者而言,关键时候却能激发起心脏澎湃的动力,保证循环不在话下。

更为关键的是,该植入器械,广东医保患者可按照相应比例得到报销,大大减少了患者的负担。

心内科专家、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郭军教授介绍,与传统导线起搏器相比,新型无导线起搏器无切口、无伤疤、无囊袋,对于身材特别瘦弱的心动过缓患者或高龄、超高龄患者而言,特别适宜。

耄耋高龄的王奶奶因为年事已高的缘故,其心脏房室传导发生阻滞。激发心脏跳动电信号无法传递,心脏就显得特别懒惰,每分钟跳动仅为30次左右。即便老人非常瘦弱,这样的心跳频率也不足以支撑起老人的正常循环和全身血液灌注。再加上老人为肾衰竭患者,其右侧锁骨下静脉及上腔静脉有透析用的半永久置管存在。老人安装传统起搏器囊袋的空间都不好找。

恰好此时,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为全国首批新一代无导线起搏器术开展医院。该款不需要囊袋、植入体体积微小、植入过程又非常微创的新型起搏器更显得是为老人量身定做。

在分析了患者情况和充分考虑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后,郭军教授以及其团队专家们为患者量身定制了缜密的手术方案。

在郭军教授、陈小明副主任医师等起搏电生理专家团队的精心组织下,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过股静脉穿刺,将起搏器通过导管植入到心腔内部,手术时间仅有30分钟,患者术后反应良好。

“这款起搏器无需植入电极导线,也无需在胸前皮下制作囊袋,解决了患者因透析管而不能植入起搏器的难点,并对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能够实现生理性顺序的起搏。”郭军教授表示,无导线起搏器是起搏领域的重大突破,新一代的无导线起搏器,不但继承了第一代无导线起搏器的所有优点:比如体积仅有维生素胶囊大小,重量仅约2克,兼容1.5T/3.0T全身核磁共振扫描检查,还通过算法革新,能智能感知心房信号,实现生理性的房室同步起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无导线起搏器可以让更多心动过缓的患者,如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也体会到了无导线起搏器带来的额外获益。

据悉,全新无导线起搏器的使用年限在8-13年。由于体积微小,即便该设备到了使用年限后,往往只需要重新植入一个胶囊起搏器即可。更为关键的是,随着广东省医保政策对治疗效果确切的高价值植入设备的保障倾斜,广大参保人在植入该设备时是可以依比例享受医保基金支持的。

“MicraAV实现了无线起搏治疗领域的升级再突破,为患者带来生理、精准、符合人体需求的起搏。我们团队未来也会将自身优势转化为区域优势,探索起搏治疗领域发展新道路,让更多的心律失常患者能感受到精准医疗带来的获益。”

本文专家

郭军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院长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岭南名医

中美联合培养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胸痛中心医疗总监,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全英授课讲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首批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首届“梁仲景临床医学科研奖”,羊城好医生。曾受训于美国USUHS医学院、德国Dresden大学医院心脏中心、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擅长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等各类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与阵发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各类心律失常的三维标测射频消融(及房颤冷冻消融)治疗。承担暨南大学本科生、硕博士生,国际学院、港澳台研究生班及印度班全英文教学等教学任务。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宣传团队

南方都市报

-联合出品-

记者:王道斌

通讯员:张灿城

展开

上一篇:8.19中国医师节!向所有医务工作者致敬!

下一篇:华南首例!广东医生用“钇90”精准治疗肝癌→

更多文章
二十大报告学习笔记 | 全过程人民民主

广东省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热点问答看这篇→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日间手术室周六开诊啦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联系电话:020-38688888(总机),020-38688066(挂号室);020-38688102(急诊);020-38688888,020-38688102,020-38688037,020-38688066;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