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申报卡有效期24小时)
流行病学调查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工作内容中包括关键的“个人行程轨迹”。作为一名参加揭阳市疫情防控支援队的流调队员,今年7月13日,我与支援队的同事一道奔赴佛山南海开展援助工作。此次南海之行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却在我的人生经历中留下深刻印记,成为一份永远留存在记忆中的“行程轨迹”。
7月13日上午,我在医院办公室做完新冠疫苗接种情况统计及数据分析等工作,回到家中时,没有意外地“如常”错过了午餐时间,餐桌上的饭菜已经微凉。在我正要端起饭碗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手机上显示的号码是普宁市疾控中心领导的工作短号。接通电话,我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就听到领导在电话中简单直接地交代:“收拾个人生活用品,防护用品疾控中心已准备好,20分钟后参加揭阳市疫情防控支援队。”
疫情就是命令。妻子作为同在卫生系统工作的同行,对于我即将远赴他乡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没有过多的告别与叮嘱,妻子只是眼神坚定地对我说:“去吧。”
我被安排到现场流调第4组,抵达南海当晚,便进入小组开始工作,根本顾不上休息。现场流调第4组共有20多名同事,其中有些人已连续奋战多日,看着他们专注投入的工作状态,我早已忘了长途坐车的疲劳。
“8名队员赶往现场实施封控,手头上没有工单的,现在马上就出发!”还没来得及与小组同行认识,就听到第4组的组长发出工作指令,我毫不犹豫起身,迅速穿戴好口罩、防护服、手套等防护用品,跟随小组其他同事坐上疫情防控战备车赶往现场。紧张的工作最容易让人忘记时间的流逝,当我们严格按照标准完成各项工作流程返回指挥中心时,已接近第二天凌晨3时,当时,第4组还有十余名同事在加班。
就在我拿起桌上的水壶准备返回酒店时,派工单的同事走过来说:“刘医生,有个流调的紧急任务,你还能上单吗?”我心里想,都这个点了还在派单,可见任务一定很急。眼看其他同事都在忙着各自的工作,我说:“行,我来。”接过工单,打开电脑系统,找到病例信息,通过专线拨打了流调对象的电话,“您好,我是南海疾控流调人员,需要跟您核实一下相关信息……”14日凌晨3点半,我坐上了接驳车返回酒店。
7月14日清早7点半,我坐上接驳车回到指挥中心,走进第4组的办公室时,已经有不少同事已经“接单”,开始新的忙碌的一天。看着电脑系统里的病例信息和长长的流调对象名单,我知道,今天仍是不平静的一天。
整整一天,我与第4组的同事们几乎一刻不停地在拨打流调电话,严格核实并录入流调信息。夕阳西下,指挥中心的灯亮了。第4组晚上有外出采样任务,全组人员穿上隔离衣,带上采样管,“全副武装”地外出采样。马路上、街道边,甚至是下水道,我们绝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受到病毒污染的区域、点位。夏天的下水道气味尤其难闻,当井盖掀开之时,一阵难言的恶臭直冲而来,即使戴着口罩也能闻到浓烈的臭味,而井盖下那浑浊的污染,就是我们要取回去检测的水样。在不同的点位取完几十份水样,所有人都已经气喘吁吁,隔离衣都被汗水浸湿了。
7月15日上午,我接了一项较为“轻松”的任务:为指挥中心200多名工作人员采集核酸标本。虽然工作量不小,但是确实比外出采样轻松,起码比掀井盖取污水这种“体力活”好多了,而且还有队友配合扫码登记。下午,又要坐在电脑前“上单”了,我严格按照流程熟练地完成好每一项流调信息的核实、录入,不承想,当电话打给一位70多岁的流调对象时,这位只会讲粤语的老太太把我这个“粤语盲”难住了,双方根本没办法沟通,最终这个工单只能调配给其他同事完成。深夜时分,坐上接驳车回到酒店,匆匆洗完澡,头发都没有干透,我就已进入睡梦中……
7月16日,工作内容依旧,重复着前一天的忙碌,单调、枯燥却又容不得分毫差错,任何一项病例信息的遗漏、任何一条记录的错漏,都可能影响到整体防控措施的效果。开展流调过程中,有时也会遇到情绪激动的,不配合调查的,更甚者可能还会因被误认为“电话诈骗”而招来一顿骂……对于任何一名流调对象,不管对方态度如何,流调人员都必须耐心沟通、正确引导,以确保获取准确完整的流调信息。
7月17日一早坐车回到指挥中心上班,发现第4组接到的任务已经不多,流调工单明显减少,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信号。果然,当天中午,我们就得到信息:南海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揭阳支援队准备撤离了。下午5时,当地有关领导为支援队举行了简短而热情的欢送会。
7月18日上午8时许,一队穿着印有“中国卫生”字样的“红马甲”,迎着灿烂的阳光,踏上了返揭的归程。
本文原载于《揭阳日报》2022年8月8日第五版“榕江水”
历史推荐
●“普宁市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缴费系统正式上线
●中共普宁市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普宁市人民医院名列广东省新增20家高水平医院榜单
●我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普宁市人民医院自助挂号机上线,挂号、缴费只需十几秒
好看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