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找好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动态
概述 科室专家 联系方式 医院动态 口碑评价 专家视频

原创世界过敏日|王芳:患上特应性皮炎,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特应性皮炎

7月8日是世界过敏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专科、儿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皮肤科、眼科等多学科专家开展了科普直播。今天,我们推出皮肤科副主任王芳副主任医师的科普内容《患上特应性皮炎,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说起特应性皮炎,大多数老百姓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但提起湿疹,相信大家都普遍听说过。随着我们对疾病了解的深入,既往大家所谓的“湿疹”,很多情况下其实都是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也称异位性皮炎、特应性湿疹,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过敏性皮肤病,它典型的表现是反复瘙痒、皮肤干燥以及湿疹样皮疹。由于该病往往从婴儿期、幼儿期发作,部分甚至持续终生,因此给患者、家属以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那么,这个疾病到底是怎么来的?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去治疗护理才能降低它的影响呢?

▲皮肤科副主任王芳讲解特应性皮炎相关知识

01

特应性皮炎是怎么发生的?

目前认为,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王芳副主任表示:“不同于遗传疾病,特应性皮炎的遗传倾向不是指有特应性皮炎的父母就一定会把特应性皮炎遗传给孩子,而是指父母之中有1人有过敏性体质的背景,比如父母存在过敏性鼻炎或者食物过敏,那么到孩子身上就可能出现特应性皮炎。”除遗传因素外,患者的生活方式、皮肤菌群的紊乱、机体免疫异常这些都是造成特应性皮炎的病因。

目前学界对特应性皮炎研究最多的是免疫机制,免疫系统失衡被认为是疾病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机体免疫系统在功能上可基本分为I型、II型和17型。其中II型免疫反应,从生物发育的角度来说,可以帮助我们抵御外界蠕虫寄生虫感染,但当II型免疫反应过强或出现异常反应,便可出现II型免疫相关的一系列疾病,其中便包括特应性皮炎。

02

患上特应性皮炎日常该如何护理?

王芳副主任提到,对于特应性皮炎,虽然临床上已有一些专门治疗药物,但目前医药发展还无法做到彻底根除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做好疾病的慢性管理,尤其在日常护理方面要做到全方位规划。

在穿衣方面,特应性皮炎患者应尽量避免穿毛织物、化纤物及紧身的衣物,建议穿宽松的淡色棉制衣物,同时要尽量避免应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和洗涤剂清洗衣物,因为洗涤剂残留和接触也是造成疾病加重的原因之一。

饮食方面,日常生活中老百姓总是把过敏和忌口等同起来,认为一旦发生过敏,鸡蛋、牛奶等均不能食用,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科学的。虽然部分特应性皮炎患者确实有食物过敏的可能,但是盲目忌口对疾病的防治并无帮助。食物规避应以合理的过敏原检查为基础,同时在检查的基础上结合严格避免和动态观察,才能得出疾病是否和食物有关的结论。“是否需要忌口的问题”建议患者咨询过医生后再行决定,切不可盲目忌口。不论是否有食物过敏的现象,特应性皮炎患者饮食还是建议以清淡为主,少吃辛辣刺激和油腻的食物。

在住方面,主要是应避免甲醛等装修污染,居住环境需保持通风,透气。对特应性皮炎患者而言,由于动物皮毛也是常见过敏原,因此建议尽量避免与宠物过多接触,以免导致皮疹和瘙痒加重。

出行方面,现在老百姓出门都有戴口罩的习惯,这对于避免接触过敏原而言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措施。在花粉季节,特应性皮炎患者应尽量避免穿短衣短裤到郊外、公园等花粉较多的地方活动,同时要注意避免蚊虫的叮咬,这些都是加重皮疹和瘙痒症状的重要因素。此外,特应性皮炎患者宜加强锻炼,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宜选择强度小、出汗少的运动。

王芳副主任强调,特应性皮炎的日常护理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外,日常避免过度搔抓,合理选择并使用润肤产品和止痒药物,做好长期战斗的心理建设。同时,患者周边的家属、朋友和社会,也要理解特应性皮炎并不传染,患者承受病苦的同时,也需要我们的支持。相信全社会一起努力,我们一定能帮助特应性皮炎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迎来幸福人生!

王芳

皮肤科副主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研究员(青年正高)、博士生导师

入选国家重大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皮肤科/瘙痒研究中心,博士后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

发表包括Cell在内的高水平论文二十余篇

医疗专长:植根临床进行了十多年的皮肤科临床诊疗工作,对过敏性皮肤病、特应性皮炎、慢性瘙痒、药物过敏等有深刻认识和丰富诊治经验。紧跟医学科学发展潮流,经过国外皮肤科临床观摩和系统科研培训,参与多个临床试验的实施,具备以科学思维解决具体临床问题的能力。带领团队开设过敏性皮肤病专科、特应性皮炎专科,以及皮肤慢性瘙痒专科,以先进的理念和科技手段帮助患者实现系统而有效的疾病管理。

来源:皮肤科、家庭医生在线

审核:梁嘉韵

审定发布:彭福祥

展开

上一篇:预告|健康成长,非你莫“暑”!免费骨龄测试等你来!

下一篇:“黔”行者,大爱“晴”深!

更多文章
南沙新院区病房怎么样?实拍来了!

中山一院25项医疗技术获批广州市项目资助

力不从心?注意这些信号,保护生命“发动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联系电话:02028823388

广州市中山二路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