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找好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动态
概述

科室专家 联系方式 医院动态 口碑评价

原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应用脑起搏器手术疗法降伏梅杰综合征

挤眉弄眼,龇牙咧嘴,嘴角周边肌肉不停地向整个颜面拉扯和跳动,表情看上去极度夸张——黑龙江省双鸭山市48岁的王先生,两年前突然患上了一种“怪病”,原本饱满端正的五官竟然逐步变得“搞怪”起来,每次上街都会引起行人诧异的目光,这让他的自尊心备受打击,感觉无地自容。

后来经过多家医院检查,王先生最终被多家医院神经内科专家确诊为“梅杰综合征”,也被称为“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找到了症结所在,王先生陆续接受了针灸、按摩、服用中西药、注射肉毒素等治疗,但始终收效不大;发病之初上下眼皮经常“粘”在一起,导致不自主眨眼及睁眼困难,乃至不得不找医生将支配眼皮的神经给切断。尽管现在眼睛能睁开了,可他的嘴巴却抽动的更严重了,吞咽食物也越发困难,根本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内心异常痛苦。

今年6月初,王先生通过上网查询,得知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病房朱敏伟教授开展的一项脑起搏器微创手术(又称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术),能够解决中晚期帕金森病、梅杰综合征、肌张力障碍等神经系统疑难杂症,于是前往住院医治。结果在手术后的两周内,通过朱教授对脑起搏器的参数调试,果真使王先生面部抽搐的症状得到了根本改变,基本上恢复了原来的容貌,这让他和家人喜出望外,颇有劫后重生的感触。

最早来自法国医生梅杰的报告

朱敏伟教授介绍,梅杰综合征是1910年由法国神经病学家亨利·梅杰率先报告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组椎体外系疾病,临床上也被定义为“特发性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近年有学者建议将本病命名为“节段性颅颈部肌张力障碍”。梅杰综合征主要症状为双眼睑痉挛和面肌、下颌、颈肌等各种形式的肌张力障碍及不自主运动。由于“银发浪潮”的加速、工作竞争的激烈、生活压力的增大、亚健康人群比例大幅度的攀升,梅杰综合征对中老年群体的冲击尤为严重。根据国际研究数据,本病患病率为5-10/10万,30岁之前少见,年龄多数集中在40-70岁之间,平均发病年龄60岁,男女性别比例约为1∶2。

梅杰综合征的病因之谜目前尚未得到破解,专家推测与心理因素、药物、创伤及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有关联。朱敏伟指出,患上梅杰综合征虽然不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但因病人眼睑、口角的长期持续痉挛抽搐引起的牵扯颤动,极大干扰患者日常说话、吃饭、视物等功能,走路往往因为频繁眨眼、闭眼看不清路面而跌倒;同时面部容貌变化大,表情异常,让许多人陷入惶恐、自卑、无助的情绪中,产生顽固失眠、焦虑、抑郁等问题。

朱教授解释,从临床角度看,梅杰综合征首发症状多数是双侧眼睑痉挛,睑下垂和睑无力也很常见;逐步牵连到口、面、下颌等部位。患者表现为双眼不自觉地频繁眨眼动作、睁眼困难、口面下颌等部位的肌肉不自主运动,似乎一刻也停不下来。少数人可以单侧起病,逐渐累及对侧。病情往往在紧张、疲劳、强光下或者凝视、阅读、看电视的环境中诱发和加重;而在睡眠、讲话、唱歌、张口吃饭和吹口哨时改善或消失。

脑起搏器可降伏梅杰综合征

当前,对梅杰综合征病程的控制,首先是采用可减轻或解除肌张力障碍的药物,如地西泮、苯海索、巴氯芬、大剂量抗乙酰胆碱药,对部分病例有效果;伴有精神改变的,可服用氟哌啶醇、氯丙嗪等,要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根据症状逐渐调整药物品种。二是局部注射肉毒素,可使局部肌肉麻痹,有助于抑制眼睑抽搐,疗效能够达90%以上;但其药效的稳定性、个体差异性较大,且需要每3-6个月周期性、重复性注射,时间久了易产生耐药性,逐渐失效。

在上述方法都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则应该借助微创外科手术进行干预。现阶段,脑起搏器手术疗法(即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术)已成为遏制梅杰综合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朱敏伟教授解释,作为当今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脑起搏器手术是经过立体定向技术将刺激电极精准植入大脑内相关神经核团,使电极通过延长导线经皮下隧道与埋置于锁骨下胸部皮下的脉冲发射器相连接,脉冲发射器通过发出电脉冲经电极刺激神经核团,使基底节神经环路之间失去平衡的功能获得纠正,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实践证实,脑起搏器手术的微创性、安全性、有效性获得了广泛验证,在我国功能神经外科界得到了大力推广,术后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大脑正常结构没任何破坏,因而深受病人的信赖。迄今为止,朱敏伟团队已累计完成了上百例脑起搏术,病患年龄从28岁到78岁不等,主要涉及到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总体手术有效率在90%以上,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极大改善,能够自行刷牙、洗脸和进行各种活动,基本能达到了生活自理状态。

在以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朱教授再接再厉,在省内首先将脑起搏器技术应用到梅杰综合征的治疗中。文中开头介绍的王先生,通过埋置在自身脑内的电极、皮肤下的导线和刺激器,给予脑深部核团微电流刺激,基本消除了颜面痉挛症状,取得了满意疗效,证明了脑起搏术是一个有益的选项,具有微创、可逆、可调控、个性化等特点。下一步,朱敏伟团队还计划将脑起搏术拓展到顽固性癫痫、重症强迫症、植物人促醒、抽动秽语综合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中。

展开

上一篇:从入院 手术 到出院仅8个小时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日间病房开启手术治疗“快车道”

下一篇:新技术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完成黑龙江省首例人工新材料数字化修复颌骨缺损

更多文章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团队2023年助50名肾衰竭患者重获新生

一台手术根治两个顽疾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多学科团队联手为复杂疾病患者解难题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援阿勒泰医疗队填补当地神经肌电图检查空白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联系电话:045153643849

哈尔滨市邮政街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