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痛风
痛风(gout)是一种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其诊断标准为:《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对高尿酸血症重新进行了定义,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非同日2次血尿酸大于420μmol/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疾病范畴。常表现为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等,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后的“第四高”,痛风已成为常见病。
痛风的发病机制
尿酸在体液中处于过饱和状态。血尿酸的正常范围有一定跨度,一般导致过饱和的血尿酸浓度均超过7.0mg/dl。有一些因素也影响尿酸的溶解度,比如雌激素、温度、H+浓度等可促进尿酸游离。高尿酸血症时,即使合并尿酸性结石也不称之为痛风。高尿酸血症只有10%~20%发生痛风。
痛风的预防
原发性痛风为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但可以防治,需要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
1、防治目标:
①控制高尿酸血症,预防发生过饱和的尿酸盐沉积。
②迅速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
③处理痛风石疾病,治疗原发病,提高生活质量。
2、预防措施:
①对疑诊患者及家属进行检查,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
②减少外源性嘌呤来源,避免含嘌呤高的饮食如动物内脏、鱼虾类、蛤蟹等海味、肉类、豆制品等。
③调整饮食结构,积极降低体重,蛋白质饮食每日控制在lg/kg,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少吃糖果等。
④增加尿酸排泄:多饮水,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泄药、利尿剂、阿司匹林等。
⑤避免促进尿酸盐形成结晶的诱因:着凉、过劳、紧张,穿鞋要舒适,勿使关节受伤,戒酒,服用碱性药物,如晚上加服乙酰唑胺0.25g,保持尿液碱性,防止结石形成。
⑥高尿酸血症而又无痛风者,可根据发生类型,酌情使用尿酸合成抑制药或/和促进尿酸排泄药。
痛风的药物治疗
血尿酸应当控制在血清饱和浓度之下,血尿酸<360μmol/L能有效防止痛风的发生及复发;血尿酸<300μmol/L可以减少和消失痛风石,可预防关节破坏及肾损害。
1、碱化尿液,可使尿酸结石溶解。将尿pH值维持在6.5左右最为适宜。常用的碱化尿液药物为碳酸氢钠。
2、抑制尿酸生成药(推荐别嘌醇或非布司他治疗),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尿尿酸≥1000mg/24h),肾功能受损、泌尿系结石史、排尿酸药无效患者。别嘌醇对于少数患者可引起皮疹。非布司他对于存在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也不推荐使用。
3、促尿酸排泄药(推荐苯溴马隆)。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时无效,尿尿酸大于600mmol/d时不宜使用。使用前需尽量完善泌尿系的超声检查,查看是否存在结石,若不存在结石可使用。
具体药物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文/朱恒杰、程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