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找好医院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医院动态
概述 科室专家 联系方式 医院动态 口碑评价 专家视频

原创致命的肝衰竭 救命的人工肝——拼搏奋进的成大附院重症医学科

临床快讯

近日,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再次应用人工肝技术,成功将一名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郑某某,女,54岁……,翻开八号床的蓝色病历夹,首页上的信息异常刺眼。是的,对于“重症监护室、恶性肿瘤”这些关键词来说,54岁的年龄也很年轻,值得大家为患者奋力一搏!但是在肿瘤病房化疗期间,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化疗反应,更危险的是肝功能、凝血功能的急剧恶化,甚至肾功能也出现了异常,每一个重症人都能从中得到最紧急的信息:再无有效救治,生命流逝不可避免!

“留给患者的时间不多,必须马上开始抢救治疗”,重症医学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朱俊臣迅速判断,“普通治疗已很难奏效,应尽快应用人工肝技术,这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手段”!经过与患者家属紧急沟通后,CRRT治疗小组迅速行动起来,评估、置中心静脉导管、紧急联系血库申请血浆、安排特种耗材、制定个体化方案……,入科后迅速开始了人工肝治疗,该患者应用的是新型人工肝治疗模式:DPMAS(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结合其凝血功能差,科室还联合了PE(血浆置换)。经过一系列抢救治疗,患者最后转危为安,4天后安全返回普通病房!

其实在临床上,这项技术早已开始运用,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在急重型肝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衰竭、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中都大显身手,尤其是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这也成为了重症医学科的救治利器之一。

科普知识

“人工肝”,顾名思义,指人造的具备一定肝脏功能的设备,它当然不是所谓的需要植入体内的机械,而是利用血液净化技术,有效清除体内各种有害物质,改善体内环境,为肝细胞的再生创造条件的设备。通过该技术,上述生化结果异常都可得到纠正。

科室简介

成大附院于1996年成立重症监护病房(ICU),2012年成功申报重症医学科(CCM)。学科核心团队紧密围绕科室发展建设,2019年申报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科室,2020年荣获中国医师协会年度“全国人文爱心科室”称号,是成都市城北急危重症及急危孕产妇的区域抢救中心。目前重症医学科有床位22张,新病房床位扩增至41张,是全院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科室,科室充分发挥交叉学科汇通合作优势,目前已拥有五个亚专业,重症神经,重症心脏,重症呼吸,重症肾脏,重症创伤;1个模拟教学中心,具备完善的临床规范培训体系;牵头成立三个多学科团队(MDT),体外膜肺氧合(ECMO)小组,快速反应小组(RRT),多发伤MDT。年收治患者近1000人,病种几乎覆盖所有的内、外、妇、儿的危急重症。在危重患者脏器功能监测与脏器功能支持治疗方面已居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可独立开展持续床旁血液净化(CRRT),脉搏轮廓分析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体外膜肺氧合(ECMO),重症超声体系化评估诊疗及检查,颅内压多模态监测等多项特色技术。

团队以中国病理学危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重症分会常务委员、成都市重症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医院副院长陈侣林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此外特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前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干事长马朋林教授为科室客座教授。定期从科研、教学、临床进行指导。目前现有医护共计57人,高级职称4人,硕士研究生13人,其中在职博士研究生1人,在职硕士研究生3人,专科培训护师10人。近五年来承担厅局级科研4项,市级课题数项,发表40余篇论文成果,其中包括10余篇SCI、1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拥有国家专利近20余项,荣获2项四川省医学会科技奖,3项成果转化。重点研究方向包括脓毒症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监测与支持,呼吸治疗,药物临床试验以及信息化建设,重症康复等。

来源:重症医学科刘怡林

成大附院就医攻略:

•就医攻略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交通篇

•就医攻略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开通微信社保卡支付

•就医攻略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预约挂号缴费篇

展开

上一篇:又到一年高考季 成大附院教您正确面对焦虑

下一篇:成大附院与清迈大学就联合培养医学人才举行专题交流会

更多文章
抗衰新选择—黄金热拉提2.0

宝宝顺利出生、子宫肌瘤顺利剥除, 成大附院“一站式”守护孕妈健康

乍暖还寒时 流感高发期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联系电话:028-86430295(咨询台)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二段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