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立医院(东区)
找好医院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 医院动态
概述

科室专家 联系方式 医院动态 口碑评价

原创康复治疗进入智能辅助时代,下肢康复机器人助患者行走

下肢康复机器人技术具有动态减重与骨盆控制模块,可以模拟正常人在行走时重心上下移动以及骨盆的活动,为患者提供更具生理性的步态训练。

在科幻电影中,身披装甲设备的人往往被赋予了超强的能力。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种智能装备技术能助力瘫痪患者重新站起来。为了让偏瘫等患者在正确的模式下进行步态训练,更好、更快地恢复步行功能,去年,苏州市立医院北区引进了下肢康复机器人技术。

“135、141、152……”走进市立医院北区康复大厅,年过七旬的张老伯正聚精会神地盯着电子屏幕,数着自己通过生物反馈练习得到的金币总分。两个月前,张老伯突发脑梗,尽管经市立医院北区神经内科医务人员的抢救保住了性命,但是他的左半侧身体却出现了偏瘫,仅有脚趾能动。

随后,张老伯被转至北区康复医学中心,医生经系统评估后,为其制订了肢体功能运动训练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平衡训练等一系列康复治疗方案。每日,都有两位治疗师为张老伯穿戴好上机设备,将他的两条腿与机器人腿固定好,并用固定在张老伯身上的两条吊带将他微微抬起。“从穿戴好装备、进行训练,到脱下装备,全程共耗时近一小时。”北区康复医学中心治疗师吴乘帆说。

“抬腿、向前迈步、落地……”经过20多分钟的下肢步态训练,张老伯最终得到了170枚金币,这也是他两个月以来的最高纪录。“这种游戏式的训练模式,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训练兴趣,使得患者在下肢康复机器人的精准引导下,逐渐恢复下肢力量。”吴乘帆说。

如今,张老伯已经能在医生的搀扶下缓慢行走,情绪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北区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侯莹介绍,传统的步态训练依赖于治疗师的一对一训练,治疗师的劳动强度大,难以做到对每一位患者进行高强度、有针对性、重复性的步行训练,存在效率低下、不能精确控制和记录训练参数等一些问题,容易影响患者训练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而下肢康复机器人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体重、身高、腿长及下肢活动能力,快速设置出一套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使得机器腿可以与患者的下肢精确匹配,帮助患者在正确的模式下进行步态训练,并提供实时直观的反馈信息,改变了患者被动接受治疗的状态,提高了患者参与治疗的主动性。

“下肢康复机器人技术具有动态减重与骨盆控制模块,可以模拟正常人在行走时重心上下移动以及骨盆的活动,为患者提供更具生理性的步态训练。”侯莹表示,该技术的适用人群主要为偏瘫、创伤性脑损伤、下肢退行性关节疾病以及其他因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下肢行走障碍患者。今后,他们将在科室全面开展此项技术,让更多患者在康复早期即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帮助他们重新站立、行走,回归家庭和社会。

展开

上一篇:89岁老太卧床9个多月,终于能下地走路了

下一篇:苏州市立医院(东区)举办科研创新俱乐部第三次活动暨研究生学术讲座

更多文章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专家赴铜仁:对口帮扶出实招 护航妇幼炼精兵

15分钟心肺复苏,5个科室协作,猝死患者被救回

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步行功能——全球高端下肢康复机器人落户北区康复中心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联系电话:0512-69009090(总机)

苏州白塔西路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