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找好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医院动态
概述

科室专家 联系方式 医院动态 口碑评价

原创【我为群众办实事】医疗队送光明,助力民族团结——手术室支部参加系列健康光明行活动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手术室支部自成立起,每年积极参加由国家侨联、市侨联、市残联、市红十字会等组织的各种医疗队活动,足迹遍布全国二十余省市,累计协助开展眼科复明手术上千例,尤其是对于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更是迎难而上,为人民群众送光明、办实事,身体力行,践行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光荣传统。

“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

2021年7月,手术室支部书记陈静同志、党员胡云敬同志在院党委书记魏瑞华带领下参加了“博爱健康光明行”医疗队,远赴新疆和田,开展复明手术。

新疆和田日照时间较长,加上当地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有很多白内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所以当得知医疗队的到来时,患者都十分激动。由于地域饮食差异,队员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情况,但看着群众殷殷期盼的神情,没有一个人退缩请假。陈静同志和胡云敬同志克服自身不适,投入到紧张的手术工作中。短短四天时间,协助专家为96名患者实施手术。期间,与本地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了深度交流与研讨,为眼科手术的实施提出了很多建议和帮助,积极实践着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的理念。临别之际,队员在大厅集合,重见光明的新疆人民激动的与队员拥抱,开心的流泪,兴奋的跳起民族舞蹈,一切都是那么值得。

“缺氧不缺精神”

金秋九月,手术室护士长陈静同志、护士马添芳同志,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来到了雪域高原——西藏昌都,为当地患者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

昌都平均海拔在3200米以上,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导致白内障成为高发眼疾,大大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医疗队还未抵达,已有上百名患者在昌都市藏医院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队员们克服高原反应和路途劳顿,开始紧张有序的术前准备。由于环境条件有限,陈静同志与马添芳同志第一时间进入手术间,设计术间布局,清点手术物品,核对晶体度数,测试机器运转,不遗漏术前准备的每一个环节;检查术间环境,查找安全隐患,讲解无菌原则,指导消毒工作,不放过手术安全的每一处细节。两位同志从早上一直忙碌到半夜,几乎滴水未进,只有在当天工作结束后,才感觉到缺氧带来的头疼。正是高效的团队协作,不到三天时间一共实施160例白内障复明工作。术后复查的患者重新获得光明,更是获得了新生的力量。他们将洁白神圣的哈达献给了每一位医疗队员。日光之下,“老西藏精神”如同哈达熠熠生辉。

“九色甘南,同舟共济”

国庆刚过,手术室支部袁苗同志参加了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组派的甘肃光明行医疗队。

经过多次转车,医疗队达到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碌曲县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处,长期处于高寒阴湿天气,气候条件恶劣,交通不畅,导致整体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白内障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迎接医疗队的是早早前来检查的患者,还有漫天飞舞的大雪。袁苗同志还没有来得及适应天气和海拔的变化,同队员将展开了紧锣密鼓的术前准备。由于海拔的问题,手术室水压不够,手术用水无法到达楼上,全靠袁苗同志和其他同志一起从一楼一盆一盆的接水,再一次一次往楼上端水。下楼上楼往返几十次,还要在冰冷刺骨的水中清洗器械。袁苗同志并没有抱怨,而是用专业的态度对待每一台手术。医疗队在两天的时间内筛查患者近百人,完成复明手术42例。告别碌曲县,医疗队没有片刻歇息,又驱车6个小时抵达舟曲县,为舟曲县患者实施了26例复明手术。送别当天,藏族同胞向医疗队员献出彩色的哈达,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

在一次又一次的医疗队活动中,手术室护理人员接受了锻炼与考验,积累了丰富的外出手术经验。手术室支部党员基本都参加过医院组派的医疗队活动,并且在手术室人员中起到了带头模范作用。同时,“以一带一”“以高带低”的传帮带模式在手术室医疗队中开展。每次外出手术遇到的困难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心是坚定不变的。无论高原盆地,无论寒来暑往,手术室支部全体党员与群众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院领导带领下,继续为群众办实事,打造手术室医疗队品牌,将优质护理送到各地,缓解当地患者“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的问题,为患者重获光明带去希望。

展开

上一篇: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下一篇:惊心动魄五分钟,成功心肺复苏

更多文章
“国考”全国第九!全国眼科医院第五!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连续三年稳居A级!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获全国GCP机构药物临床试验量值眼科医院排行第3名

【喜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健康光明行”志愿服务项目荣获2021年度天津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三级甲等

联系电话:022-86428718(预约电话),022-86428810(咨询)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