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津医院
找好医院 天津市天津医院 医院动态
概述

科室专家 联系方式 医院动态 口碑评价

原创天津医院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临床应用中心正式揭牌

七月骄阳,热情似火,脊柱同道,共聚津门。2021年7月24日,天津医院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临床应用中心正式揭牌。同日,天津医院脊柱外科承办的机器人辅助手术技能基础及提高培训班成功举行。

近年来,中国脊柱外科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脊柱外科正经历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研究创新型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逐步走向精准化、标准化、微创化。天津医院以建设全面应用高新技术的现代化医院为目标,脊柱外科作为新技术发展的重点专科,在继承老一辈脊柱专家临床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创新,紧跟国际趋势,努力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有机结合应用于临床,以最小的创伤获取最优的疗效。“天津医院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临床应用中心”就此应运而生。

天津医院马信龙院长、邓树才教授、苗军教授、杨强教授等上台,为天津医院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临床应用中心的成立揭牌。

天津医院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临床应用中心将致力于开展机器人辅助脊柱外科手术的临床技能培训、手术展示及系统认证,让机器人辅助脊柱外科术式惠及更多中国病患及医师,发展阶梯化、规范化术式培训体系,形成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的口碑效应,开展丰富的学术活动和交流,扩展脊柱手术机器人的话题广度,打造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学术热点,加深机器人术式专业讨论的深度,助力形成专业的中国机器人学术圈。

大咖齐聚学术引领

揭牌仪式后举办了首届天津医院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技能基础及提高培训班。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全国各地脊柱外科机器人辅助应用的专家:上海仁济医院沈洪兴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新宇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余利鹏教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杜伟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蒋继乐教授,天津医院创伤科贾健教授、脊柱微创科徐宝山教授、脊柱二科苗军教授,天津市环湖医院副院长孙志明教授,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院长古恩鹏教授,天津市人民医院张学利教授、朱如森教授,天津市公安医院宋东辉教授等。

开幕式上,大会主席、天津医院马信龙院长在致辞中指出:“正因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出现,使现在的手术更能体现ERAS理念,使骨科手术更微创、更精准,对患者的伤害更少。本次会议的召开,能够更加深入地传播微创理念,有助于更精准、更微创、更标准地为患者服务,有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患者疗效的改善。”

大会执行主席、天津医院杨强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在炎炎夏日、远道而来的专家表示衷心的问候和感谢。杨教授提到:“脊柱外科遵循马信龙院长提出的要求:实现开放手术微创化、高风险手术常规化、常规手术精准化、微创化。从方先之教授开展国内第一例髓核摘除手术、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到马信龙院长数字化骨科精准肢体矫形手术和椎间盘突出新的病理分型的提出、近日完成了两部委全国骨科机器人应用中心的创建并以优异成绩通过答辩,在马院长的指导下天津医院脊柱外科获得了天津市政府支持的131创新人才团队。”

天津医院携手多方,共建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临床技术应用中心,共同开展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专项培训、手术规范化认证、课程体系及教材开发等多项工作,以期将最先进的机器人手术技术及应用经验普及到全国更多医疗单位,让更多临床医生受益。

数领机智精准造脊

开幕式后,9位脊柱外科机器人辅助应用专家为学员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现场学习气氛浓烈。

沈洪兴教授分享了上海仁济医院在机器人辅助脊柱微创治疗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他指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辅助是脊柱外科未来的发展方向,机器人辅助脊柱微创治疗有助于精准定位和置钉,缩短透视和手术时间,术后康复快,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新型的置钉和复位策略。

刘新宇教授分享了机器人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背景和机器人辅助脊柱侧凸置钉的适应证及优缺点,他讲到,机器人辅助置钉可用于顶椎区域、解剖变异或S2A1螺钉置入,在翻修病例中优势明显,降低医生的操作疲劳度,但具有导针置入后需X线确认安全、全节段置钉效率受限、螺钉拧入过程无监控、钉道规划需增加AI参与度的缺点。

余利鹏教授通过线上连线分享了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和注意事项,最后他总结到,颈椎椎弓根螺钉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骨科机器人以精准、稳定的特点,在颈椎手术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机器人技术可用于帮助规划螺钉轨迹,并协助脊柱外科医生完成复杂和高风险的椎体螺钉置入和骨折复位,但颈椎手术的绝对安全,还需要外科医生细致的操作和经验。

杜伟教授向我们分享了天玑骨科机器人在脊柱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案例及优势,他讲到,天玑骨科机器人系统具有操作精度高、可重复性好、稳定性强的优势,可明显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性,从而减少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蒋继乐教授代替刘亚军教授分享了北京积水潭医院在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推广中的争议与感悟,他讲到,导航是导航机器人的核心功能之一,导航机器人是导航的更高级阶段,基于导航机器人的智能骨科体系是新时代骨科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但导航机器人只是辅助技术,未来应该是骨科医生的常用辅助工具,会随着科技进步和临床需求不断变化,掌握手术适应证比掌握技术更重要。

贾健教授介绍了骶骨U型骨折的概念界定及临床特征、髂腰内固定的手术指征和机器人辅助髂腰内固定的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他讲到,骶骨U型骨折又称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它是髂腰固定主要适应证之一,机器人能辅助骨盆髋臼微创螺钉的精准置入,能实现经皮微创髂腰固定,螺钉通道的影像测量及可视化、骨折闭合复位技术、术中实时影像监测和微创螺钉精准置入是机器人辅助髂腰内固定的关键技术。

徐宝山教授介绍了机器人智能技术辅助脊柱外科手术的优势、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他讲到,机器人技术克服了传统脊柱手术徒手置钉、无可视化术前规划、学习曲线陡峭的不足,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机器人技术也存在应用范围局限、无法完成多种手术等问题,未来机器人技术的智能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苗军教授介绍了颈椎后路内固定的方法、颈椎椎弓根钉植入方法及优缺点和机器人辅助置钉的优势,他指出,应根据病变性质和医生熟练程度选择颈椎后路内固定方法,因颈锥椎弓根钉力学稳定性好在临床广泛应用,徒手置钉对医生经验和技术要求较高,借助一些特殊设备,比如PediGuard及机器人辅助置钉有助于提高椎弓根钉植入的准确率。

杨强教授介绍了机器人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现状、常用应用场景、未来发展潜力、机器人辅助脊柱外科手术的临床价值和使用体会,最后他总结到,肥胖、椎弓根发育不良或儿童脊柱置钉、脊柱畸形患者微创手术建议使用机器人导航辅助规划及置钉,老年人严重的退变性侧凸、腰椎滑脱、骨质疏松骨折建议使用机器人进行手术,机器人辅助脊柱外科手术具有精准、清晰、便捷、安全、学习曲线短的临床价值,机器人的应用符合脊柱外科的发展趋势。

下午,杨强教授及其团队的赵栋教授、杨海云教授进行了侧方入路LLIF+机器人辅助PSF手术示教,由天津医院陈超教授讲解,给学员们更直观地展示了手术中的细节及注意事项,与会学者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本次会议采用现场授课及手术转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骨科在线进行实时全网直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别从术前评估、手术技巧、视频讲解和围术期处理等多角度、多层面,系统深入阐述了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的基础知识和临床诊疗要点。专家们的精彩授课分享了骨科机器人技术应用经验,为骨科同道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应用提供借鉴。

中国数字化医疗迅速发展的当下,微创、精准、智能化已逐渐成为脊柱外科发展的主流趋势,骨科手术机器人作为核心装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培训中心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和骨科机器人的技术及优势,努力为天津市乃至全国培养一批掌握先进人工智能新技术的脊柱外科医师,从而惠及更多脊柱疾病患者。

展开

上一篇:天津医院获天津市首批“咳喘药学服务门诊”资质认证

下一篇:天津市天津医院普通外科完成我院首例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更多文章
天津医院普外科成功施行双镜结合微创手术切除直肠癌

天津医院肿瘤学科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40名

天津医院泌尿外科连续成功完成两例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天津市天津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联系电话:60911000、60913000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3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