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
找好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医院动态
概述

科室专家 联系方式 医院动态 口碑评价

原创喜报 | 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近日,共青团中央、国家卫生健康委等23家全国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成员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命名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并进行星级认定的决定》,命名1932个集体为“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其中有709个集体为首批“二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荣获首批“二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并成为中日友好医院首个“二星级青年文明号”。

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成立于1984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急诊学科之一。现有在编职工141名,其中医生41名,护士100名,其中小于35岁的员工84名,占59.6%,是一支充满活力、开拓进取的年轻队伍。

急诊科于2013年12月26日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5年开始逐步成立急诊亚专业分组,挑选学科骨干担任亚专业组组长,根据病种及学科特点共成立5个亚专业组,分别是:心脏骤停及循环支持组、脓毒症及呼吸支持组、急性脑血管及介入治疗组、急性损伤及超声影像组、中毒及血液净化组。搭建急危重症关键技术的适用及转化平台、中西医结合急诊急救药物评价平台和国际合作平台三大创新平台,形成国内外领先的临床研究优势。急诊科现为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单位。复旦排行榜连续四年稳居前十位。

急诊科开展多个临床创新技术:ECMO、CRRT、无创目标温度脑保护、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超声技术等。

作为国家及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急诊科2021年被评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目前科室拥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

2020年急诊科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航空医学现场救援与转运技术集成应用》,首次构建了在航空医学应急救援领域的“研发—应用—反馈”的环路式研究流程,促进了航空医学应急救援关键装备和技术推广。

截至目前,急诊科共承担国家级课题10项,省部级课题3项。累计发表SCI论文50余篇,近3年专利共计40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影响力专科排行榜中连续5年上榜。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依托,开展了可视性导管材料的研究,填补国内外空白。急诊科近3年牵头编写专家共识10篇,与中华医学会合作牵头制定《医务人员院前急救培训规范》和《非医务人员院前急救培训规范》。

急诊科青年医务工作者在国家医疗保障任务、国家紧急医学救援任务、对口帮扶工作、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青年们积极参与了党的二十大、冬奥会、全国两会等重大会议的医疗保障任务;多名青年医师先后前往陕西、安徽、西藏等地区进行对口帮扶;多次开展“急救知识进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大学、中学的学生、中国舰船研究院和鸟巢的工作人员们普及心肺复苏、窒息急救、创伤急救等急救知识。

在过去的三年里,急诊科作为抗疫先锋科室,一直处在疫情救治第一线,青年医务工作者们充分发扬了“冲锋陷阵”的忘我精神,在防止疫情扩散的前提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作,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2022年12月急诊科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急诊科青年医务工作者轻伤不下火线,在医务人员减员且工作量翻倍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岗位,最终,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多年来,急诊科在医院领导下一直发挥着先锋堡垒作用,急诊科青年医务工作者在前辈们的带领下朝气蓬勃、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百尺竿头。荣誉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急诊科青年们将继续坚定跟党初心,践行“励精图治力行昌明正道,诊急救危默守百姓平安”的承诺,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奋力谱写壮美的青春答卷。

发布来源:急诊科、团委

展开

上一篇:祝贺!中日友好医院代谢减重中心团队年轻医生斩获全球最佳青年减重外科医师奖

下一篇:喜报:中日友好医院再获四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一项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更多文章
喜报 | 中日友好医院荣获工信部第六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二等奖

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中日医院普外·肝脏移植中心(肝胆胰外科二部)荣获“卓越奖”

更快!更精准!智慧骨科治疗股骨颈骨折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联系电话:010-84205566(总机),010-84205288(咨询),010-84205253(门诊)

朝阳区樱花东路2号(本部);朝阳区双泉堡甲2号(西区舰船院区);北京市朝阳区文学馆路47号(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