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找好医院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医院动态
概述

科室专家 联系方式 医院动态 口碑评价

原创前沿技术丨双镜合璧、精准施治,再次点亮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生命之光

安静的手术室内,只能听到监护仪在“嘀嘀”作响,一边是外科医生使用的腹腔镜,一边是内科医生常用的胃肠镜,在所有人的全神贯注下,胃肠外一科与消化内科医生联手,一举成功“擒拿”张大爷(化名)体内的两处肿瘤。双镜联合的精准化、微创化治疗,让患者与家属赞不绝口。

7旬老人便秘一个月

检查后竟发现体内有两处肿瘤

73岁的张大爷一个月前出现便秘、腹痛的症状,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山东省立三院(山东省消化病医院)胃肠外一科问诊。

胃肠外一科副主任孙杰接诊后,经过仔细查体,初步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结肠占位,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安排张大爷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凭借多年的诊疗经验,孙杰对张大爷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非常担忧,特意邀请了消化内科医生为患者进行了胃肠镜检查。

患者在内镜中心很快完成了胃肠镜检查,根据快速病理检验,诊断结肠占位为“乙状结肠癌”,意外的是,在胃镜检查中还发现了新问题,患者胃里有一个肿瘤,初步考虑为“胃间质瘤”。

“瘤体虽然不大,但是位置比较刁钻。”孙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通过检查发现张大爷胃部的肿瘤长在了胃底小弯侧近贲门处,这个位置如果直接进行内镜切除,术中可能会有穿孔风险,而外科手术切除又难以保留贲门,不但创伤大、恢复慢,而且术后生活质量将大打折扣。

临床上,乙状结肠癌通常需要外科切除根治性手术治疗,但胃里这颗间质瘤怎样处理才对患者最为有益呢?

“双镜联合”精准定位

精妙的手术配合让患者最大获益

为了让老人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胃肠外一科主任董淑晓团队和消化内科主任李晓沛团队进行了多学科(MDT)会诊讨论,对手术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和综合评估,并结合患者家属意见,决定为老人实施“双镜联合”——腹腔镜和胃肠镜联合手术。

孙杰介绍,随着胃肠镜技术、腹腔镜技术以及手术器械的进步,“双镜联合”的治疗模式显著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痛苦。胃肠镜和腹腔镜,前者是软镜,后者是硬镜。手术中,软镜在胃肠腔内,硬镜在胃肠腔外,“里应外合”,在显示屏幕上清晰的显示出病灶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以及与贲门、幽门等重要结构的距离,从而让手术方案得到更加精准化的实施。这种手术模式切除息肉或间质瘤,既精准又尽可能保留健康的胃肠组织,同时确保贲门和幽门等正常关键结构不受破坏。

经过细致充分的术前准备,在麻醉科、手术室的全力保障下,胃肠外一科主任董淑晓、消化内科副主任李君山共同主刀,历经4个小时,顺利完成了结肠与胃部两处肿瘤的根治性手术。术中出血极少,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二天上午,张大爷便能下床活动,不久即康复出院。

此次“双镜联合”治疗消化道肿瘤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能力显著提升。下一步,医院将继续加强团队合作,为更多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更多科普

孙杰介绍,治疗消化系统的肿瘤,传统的外科手术往往是采用大的切口,然后根据术中手的触摸判断肿瘤位置及切缘,而腹腔镜微创手术虽然创伤很小,但由于缺乏触感,对于肿瘤特别是早期较小的肿瘤难以定位,有时因不能准确定位,担心贲门误伤而可能直接行近端胃切除术,这样不仅扩大了手术范围,而且术后胃食管反流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双镜联合技术是近年发展迅速的腔镜和内镜联合技术,能够发挥腔镜及消化内镜的各自优势,为彼此创造出有利的条件,弥补了单一内镜或腔镜的不足,创伤小、疗效好,进一步拓展了微创技术的应用领域。

自2020年经省委编办批准,依托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成立山东省消化病医院以来,胃肠外一科和消化内科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默契配合,应用“双镜联合”技术,为大量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解除了病痛,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现代微创治疗的理念。

展开

上一篇:前沿技术丨人工智能+3D打印,这些“高大上”新科技助力膝关节畸形患者生活重新“复位”

下一篇:前沿技术|“拆弹专家”连轴作战 高难度救治再创生命奇迹

更多文章
现实版《问心》每天都在这里上演,这个团队用前沿“心”技术,守护心健康

勇于挑战,无声守护,山东省立第三医院麻醉科团队全力为马德龙综合征患者实施无痛内镜治疗保驾护航

甲状旁腺虽“小”却有大用途,甲状腺手术避免甲状旁腺损伤有了新“利器”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联系电话:0531-85953277(总机),0531-89176777,0531-85953272(预约)

济南市天桥区无影山中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