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老师刚才的身手真是无敌帅!手术台上,我见过的‘刀光剪影’太多了,但今天这一出,堪称经典。”
一名刚刚与胸外科团队并肩鏖战的手术室护士,回想起台上的那一幕,心有余悸的同时对这位“主力队友”心生佩服。她说,怕是只有电影里才敢这样演,就如同你站在悬崖边上与一条血信霍霍的眼镜王蛇狭路相逢,绝望之际突然天降神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击中其七寸,瞬间逆转危机般惊心动魄。
这是今年元旦当天的一台急诊手术,患者是一名肿瘤术后声门狭窄、患新冠肺炎的六旬老人,是气管下段被大量痰痂堵塞致严重呼吸困难,经支气管镜难以解除的疑难病例。老人被紧急送达手术室时,已经说不出话,绝望的眼神随着脸色慢慢变紫而逐渐暗淡。
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新冠肺炎、声门狭窄、濒临窒息、血氧断崖式下降、气管下段堵塞无法气管插管实施全麻……多个致命危机叠加,尤如悬在头顶的一枚重型炸弹,分秒逼紧。已在手术间严阵以待的胸外科副主任万仁平与执麻的麻醉科副主任万震威简短达成紧急应战策略后,顾不上过多的防护,马上各就各位,紧急施救。
由于无法实现全麻,手术只能在患者清醒状态下以其他麻醉方式进行。当麻醉一生效,万仁平迅即操刀上阵,行云流水的指间精细动作,在这一刻切换成刀剪翻飞的快进模式,“开胸”操作在分秒间一气呵成。而此时,切口渗出的血液已呈酱色,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降至30%,心率减至15次/分,眼看心跳呼吸马上就要停止,万仁平沉着应战,果断确定受阻气管的位置,与台上助手陈慧勇医生四手联动,快速将覆盖于气管上的心脏、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等大血管小心牵移,精准暴露堵塞点。当手术刀剖开气管下段那一刹,一段浓稠的黄色果冻样、痂皮状痰栓惊现聚光灯下!
(监控画面)
致命元凶终于现形!吸引器“嗞嗞”,夺命痰栓瞬间清除。而刚要松口气,老人的心脏却停止了跳动。说时迟那时快,他们一把握住疲软的心脏实施紧急按压复苏,一手抓起氧管直接插入气管给氧,而台下的万震威密切同步对症给药,拼命稳保生命体征……险境无声,只有警报嘀嘀。屏息凝气间,暗淡的心脏满血复活、低迷的血氧开始逆转,险情宣告解除,在场人员不由雀跃欢呼。
经历过此番生死轮回的陈姨在大年二十九这天康复出院了,她说,在极度窒息的那一刻,她以为自己永远没有机会再看到新年的曙光了,从醒来那刻起,她就决定,无论今后还会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好好拥抱这一惊险赢回的人生。
据悉,陈姨两年前曾在外地接受过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术后出现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导致声门狭窄而不得不进行了气管切开,需长期带气管套管呼吸。由于气管套管周围容易凝结大量的气道分泌物,此次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气道分泌物明显增多,造成分泌物聚积并浓稠结痂,引发难以处理的危象。
针对这一疑难病例的声门狭窄及手术部位特殊(涉及气管隆突),以及面临的手术难度和风险,术前,麻醉科、胸外科以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峰等多学科专家曾一度进行过慎密的研讨,最后决定采取开胸手术,但这一方案实施起来极具挑战性,由于患者是在清醒状态、自主呼吸的状态下手术的,但其呼吸通道异常狭窄,叠加气管异物阻塞,有效通气难以保证,这就要求手术医生要在极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完成开胸并清除气管内的异物,对其解剖知识、专科技术和心理素质都极具考验。
万仁平说,当时如果一旦定位不准,或者在牵移覆盖其上的心脏及大血管的过程中造成大出血,都将成为其职业生涯的一大败笔。但医生不仅是个技术活,更是个良心活,如果在个人得失上多犹豫一下,也许病人就没有获救的机会了。
采写:卢艳萍
资料:李伟玲
微编:叶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