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中医院
找好医院 韶关市中医院 医院动态
概述

科室专家 联系方式 医院动态 口碑评价

原创治疗儿童新冠病毒,中医有妙招!

近期,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在此轮中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多地疫情中,不少14岁以下儿童尤其低龄婴幼儿感染者开始增多,而在治疗过程中,三岁以上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出现症状后的药物干预方案如何更安全、更有效备受关注。韶关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刘满堂来跟大家说说如何通过中医内、外治法来治疗儿童新冠感染。

儿童新冠病毒感染增加的原因:

首先,家庭聚集性发病是儿童感染的重要原因。与家庭中感染者接触更容易受到传染,这是使儿童感染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

其次,儿童的疫苗接种率比成人低,在疫情暴发时很多儿童依然缺乏疫苗的保护,所以感染病毒的风险增高了;

儿童感染更容易被发现,奥密克戎主要影响上呼吸道,且更容易出现高热症状,更容易使得大人在早期就关注到儿童的疾病状态,产生就医行为,从而发现病毒感染。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特点:

1、儿童感染者几乎没有潜伏期,感染即发病。成人感染3天内发病,儿童多在1天内发病。

2、儿童感染初期症状是以发热为主,热型不定,但多数婴幼儿有高热表现。与成人感染初期咽干咽痛不同,儿童感染后尤其婴幼儿可能会因为体温迅速上升导致惊厥发生。

3、儿童感染新冠主要侵袭上呼吸道,高热并不等同于重症。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往往热度较高,但临床中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极少出现肺部侵袭,所以临床称为“新冠病毒感染”而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4、儿童热退伴有消化道症状。成人感染后症状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儿童除了呼吸道症状可能伴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中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

新冠病毒传染性强,在传统的中医学系统中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疫毒之邪,由口鼻而入,病位在肺卫,也可累及脾、胃等多个脏器。小儿脏腑娇嫩,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易于受到疫毒侵袭,出现肺卫受损,甚则心肝受累。疾病过程中有虚、寒、湿、热、毒等病机变化。中医药治疗原则为早防、早诊、早治。

韶关市中医院儿科根据儿童新冠病毒感染症状表现不同,结合儿童体质特点,开展中医特色治疗,配合西医治疗,中西医协同,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儿童新冠病毒感染中医治疗总结如下:

一、口服中药汤剂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根据每个儿童体质特点,一人一方,分型分期论治,配合中医外治疗法,内外合治,发挥中医药特色治疗优势,帮助缓解症状,减轻病痛,促进康复。

煎煮中药

(一)无症状感染者

治法:益气解毒。

处方:异功散加减。

方药:太子参6g、白术6g、茯苓5g、生甘草3g、金银花6g、板蓝根6g、桔梗5g、黄芩5g、陈皮6g、炒麦芽5g。

(二)轻型

1、风热证

主症:发热,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咽痛,或偶有咳嗽,咽红肿痛。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处方:银翘散加减。

方药:金银花6g、桑叶6g、连翘4g、桔梗6g、牛蒡子6g、芦根8g、玄参6g、白芍5g、鸡内金5g、荆芥5g、钩藤6g、甘草3g、生石膏8g(先煎)、知母5g。

加减:发热加柴胡6-10g,鼻塞加辛夷4-6g,恶心呕吐加陈皮4-6g、竹茹4-6g;便干结加炒枳实5-10g。

2、风寒夹湿,兼有里热证

主症: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可伴有恶心呕吐。

舌脉: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治法:发汗解表,散寒除湿,兼清里热。

处方:九味羌活汤加减。

方药:羌活6g、防风6g、苍术6g、细辛1.5g、川芎6g、白芷6g、生地6g、黄芩6g、金银花6g、枳实5g、厚朴4g、柴胡6g、葛根5g、甘草3g。

(三)普通型

1、痰热蕴肺证

主症:发热,咳嗽痰多,色黄,憋闷气促,大便秘结,咽红。舌脉: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宣肺清热,化痰止咳。处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方药:生麻黄3g、苦杏仁3g、生石膏10g(先煎)、清半夏6g、黄芩9g、陈皮6g、桑白皮9g、蜜紫苑6g、浙贝母5g、芦根10g、全瓜蒌6g、枳实6g、鸡内金6g、生甘草3g。

2、寒湿阻肺证

主症:发热,或未热,咳嗽,咯白色泡沫痰,鼻塞,清涕,倦息乏力,或呕恶。

舌脉: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解表蠲饮,宣肺止咳。

处方:小青龙汤加减。

方药:生麻黄3g、桂枝4g、炙甘草3g、干姜4g、细辛1.5g、五味子5g、法半夏4g、白芍6g、苍术5g、陈皮5g、瓜蒌6g、浙贝母5g、款冬花5g、蜜紫苑5g。

(四)恢复期

1、肺脾气虚证

主症:气短,倦息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

舌脉:舌淡胖,苔白腻,脉细无力。治法:益气健脾。

处方:香砂六君子汤化裁。

方药:太子参5g、炒白术5g、茯苓5g、炙甘草3g、法半夏3g、陈皮5g、木香3g(后下)、砂仁3g(后下)、黄芪5g、佩兰3g、鸡内金5g。

2、气阴两虚证

主症:乏力,气短,口干,口渴,心悸,汗多,纳差,低热或不热,干咳少痰。

舌脉:舌干少津,脉细或虚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生津。

处方:沙参麦冬汤合生脉散化裁。

方药:北沙参5g、麦冬6g、西洋参5g、五味子5g、生石膏6g(先煎)、淡竹叶5g、桑叶5g、芦根6g、丹参6g、玄参5g、川贝5g、生甘草3g。

中药汤剂的煎法和用法:

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50-100ml,连服3-5天。

用法:3月以上服用,3岁以下每日0.5剂,3-6岁每日1剂,6-9岁每日1.5剂,9岁以上每日2剂,均分3次口服。

二、外治疗法

(一)推拿疗法

1、症见咳嗽

予清肺经、揉肺俞、揉膻中、点揉列缺。

2、症见发热

予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风池、清天河水、清肺经。

3、症见头痛、鼻塞、流涕

予开天门、推坎宫、点揉迎香、揉太阳、点揉风池、掐揉耳后高骨。

4、症见肌肉酸痛、恶风

予揉肺俞、清肺经、推膀胱经、点揉风池。

注意:相关操作需经中医药专业人员指导或培训。

小儿推拿:通腑,泻热

(二)穴位敷贴

用于咳嗽症状者。

药物:本院自制方。

操作:可贴于患儿双侧肺俞、膈俞、大椎、定喘、膻中、天突等穴位,固定。每次敷贴时间为10分钟,连用3-5天。

注意:穴位贴敷请在本院中进行。

(三)耳穴疗法

用于发热、咳嗽症状者。

耳穴取肺、咽喉、气管、神门、三焦、内分泌等穴位,以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日贴1次,双耳交替贴压。

注意:耳穴治疗请在本院中进行。

三、针对主要症状的中医特色外治疗法

(一)发热、咽痛外治

1、点刺放血:点刺放血属于我国古代的刺络放血,可以泄热祛邪、解毒镇痛。

取穴:耳尖、大椎穴、少商穴、商阳穴。

操作:严格按照消毒规范消毒穴位后,用放血针点刺,挤出3-5滴血珠。

注意事项:操作前严格消毒规范,血小板减少、出血性疾病等禁用。

2、小儿推拿退热

(1)小儿推拿头面四大退热手法

①开天门:

功效:祛风散邪,通鼻窍,开窍醒神,调节阴阳。

操作:双手拇指螺纹面着力,自小儿眉心向上直推至前发际正中50-100次。

②推坎宫:

功效:疏风解表,调节阴阳,醒脑明目,止头痛。

操作:拇指螺纹面着力,自小儿眉心向眉梢分推50-100次。

③运太阳:

功效:疏风解表,调节阴阳,清利头目,止头痛。

操作:拇指或中指端用力,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

④掐揉耳后高骨

功效:疏风解表,镇静安神,定惊。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指腹置于耳后高骨,揉3掐1,操作50次

(2)清天河水

功效:清热解表、泻心火、除烦躁、润燥结之功。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总筋(腕横纹中央)起,推至肘横纹,100-200次。动作要轻、快。

(3)退六腑

功效:通腑,泻热。

操作:一手握孩子手腕,另一手食指、中指指腹从肘横纹推至腕横纹(前臂尺侧)100-300次。

(4)拿肩井

功效:宣通气血,发汗解表。

操作:以拇指与食指中指对称用力提拿大椎与肩髃穴连线之中点即肩背筋间处5-7次。

(5)拿风池:

功效:发汗解表,祛风散寒,止头痛。

操作:以拇指与中指对称用力提拿乳突后方,颈后枕骨下大筋外侧凹陷中5-10次。

(6)清肺平肝:

功效:清热解表,宣肺。

操作:以左手固定住小儿其他手指,右手以无名指掌侧面着力,自小儿食指、无名指掌面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适用于宝宝咳嗽,有痰,可以清肺经、平肝经。

(7)清大肠:

功效: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操作: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缘,从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操作时以一手虎口卡于孩子食指与中指间,另一手食指、中指从指根推向指尖100-300次。如果宝宝大便不畅或干燥,可以清大肠经。

(8)掐揉板门:

功效:消食化积导滞,降逆止呕

操作:板门穴位于手掌大鱼际中央(点)或整个平面。操作时以拇指端或中指端着力,揉掐小儿手掌大鱼际最高点,多揉3掐1,操作1-3分钟。适用于宝宝腹胀,大便不畅,消化不良。

(9)推上三关

功效:温阳散寒,补气行气,发汗解表。

操作:一手握孩子手指,另一手食指、中指并拢从腕横纹推至肘横纹(前臂桡侧)100-300次。适用于孩子高热不退,怕冷,手脚凉。

3、贴敷涌泉穴

运用解表清热泻火中药贴敷涌泉穴。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足少阴肾经是涌泉穴引热下行的循经经络,足少阴肾经是三阴经由里厥阴经通往外太阴经的必经之路。退热药物和穴位双重作用下,起到引上热而下行;疏里热而外散的功效。

4、退热药浴

选用疏风散寒,解表退热,解肌清里的中药,借助浴水温热之力与药物本身的功效,使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起到解表散寒,发汗退热、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作用。药浴过程中微微发汗为佳。注意水温,避免烫伤,药浴后避免着凉。亦可浴足。

注意: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时,应先口服退热药。

也可用食疗方,比如薏苡仁杏仁山药粥。具体的配方是:薏苡仁60g,杏仁(去皮尖)10g,粳米50g,怀山药30g,大枣10枚。制作时:上药洗净,入锅加水煮至半熟,后放入杏仁煮成粥。粥成可加入少许冰糖、葡萄糖,以矫口味。

祝各位宝宝早日康复,身体健康,疫情早些控制。如有需要请来韶关市中医院儿科咨询。

文字:儿科主任刘满堂

END

展开

上一篇:筑牢医疗防线 保障人民健康

下一篇:新冠感染后久咳不止怎么办?韶关市中医院新推方剂来啦

更多文章
三月焕新颜,邂逅健康与美丽——3.8女神节皮肤科特惠活动重磅来袭!!

春季助长正当时,别错过孩子长高的黄金期

韶关市中医院2023年度广告制作定点供应商项目招标公告

韶关市中医院

三级甲等 专科医院

联系电话:0751-8777122(预约),0751-8777120(本部),0751-8896617(和平分院),0751-8833123(十里亭分院),0751-8632459(新华门诊部)

院本部:韶关市武江区武江南路64号;和平分院:韶关市浈江区和平路134号;十里亭分院:韶关市浈江区十里亭大道;新华门诊部:韶关市武江区新华北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