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找好医院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院动态
概述

科室专家 联系方式 医院动态 口碑评价

原创直击医院最前线:盘活全院资源,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没有喧闹的人声鼎沸,但走近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一医院)急诊大厅,拥挤、紧张、忙碌的感觉扑面而来。

图说:急诊大厅,前来就诊的患者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患者暴增,其中急诊科每日接诊患者人数由平日的400余人翻了近4倍。而作为新冠肺炎的脆弱人群,老人、孕产妇、肿瘤患者等人群的救治情况一直备受关注。为了保障这部分人群的生命安全,医院迅速扩大急诊,新增“急诊综合病房”、“急诊二诊断区“、“急诊二输液观察区”、“重症二病区”,对患者“应收尽收”,并结合开设互联网“新冠云门诊”,院内制剂中西结合治疗等,一共7项举措,用”市一医院速度“盘活全院资源,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图说:急诊输液区里接受治疗的患者

“快快,患者心跳骤停,马上抢救!”2022年12月28日晚上10点,又有一位躺在担架床上的老人被推到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抢救室,急诊科两名医生箭一般冲到老人面前,胸外按压复苏、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路、药物抢救……经过三十分钟持续抢救,老人逐渐恢复心跳和呼吸。

图说:急诊科抢救室,医生争分夺秒开始抢救

像这样的抢救,该院急诊科当日已经做了25次,25条“站在悬崖边”的生命得到挽救。他们几乎全是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等基础疾病的老人,发烧和肺部感染,成了压垮这些危重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图说:12月29日晚,急诊综合病房。老人由于年纪太大,听力不好,无法配合伸出手指做氧饱和度检测,帅文洁一边安抚老人,一边寻找老人的脚趾,想把检测仪器安装到老人脚上

急诊抢救室已经扩容一倍,满满地住了30多个患者,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转危为安,正在用鼻管吸氧,等待被转入呼吸科病房接受后续治疗。

图说:忙碌的急诊抢救室

除了重症患者,也有大量轻症患者前来医院就诊。这样的情况,从12月中旬起,持续至今。医院急诊科、呼吸科、ICU压力极大,全院的医疗资源都调配到这三个科室增援,更好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举措一

“分类、分区、分层”救治

力保危重患者

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中,约有70%为轻症患者。急诊科医生周治宇介绍:“其实医生心里比谁都着急,都想把每一个危重患者都抢救回来,哪怕再苦再累我们也愿意。轻症患者其实可以就近诊治,在家吃药康复,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有需要的重症患者。”

图说:12月29日晚,急诊综合病房

话虽如此,但医生的职责就是对患者一视同仁的救治。既然患者已经到了医院,不论症状轻重,医生都会全力救治。为病人寻找“出口”,实现“应收尽收”,使有需要的病人转入病房得到更好的救治。

医务部副部长苏杰介绍,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实行“分类、分区、分层”救治。对重症患者,全力抢救后转入ICU、次重症患者进入呼吸专科治疗;对轻症需住院患者,调配全院床位统一收治。部分轻症采取中西医结合的门诊治疗,并提供互联网“云诊室”诊疗。

图说:12月29日晚,急诊综合病房

目前,医院已经挺过了一波患者就诊的最高峰期。同时,经过持续不断的健康科普和宣传,让更多的患者懂得科学就医,前来医院就诊的轻症患者略有减少。

举措二

急诊诊室翻3倍

医护流血流汗流泪不想倒下

12月中旬前,急诊科原有2个诊室,应对日常患者已经足够。近期急诊门诊患者倍增,为了满足患者治病需求,医院迅速改造原有的发热门诊,将原有的2个急诊诊室,新增到7间诊室,同时还设置了3个预备诊室,目的是未雨绸缪,应对可能会到来的突发情况。

急诊科主任于圣会介绍,目前急诊科每天接诊近2千人,这就意味着1个医生资源24小时需要看250个患者,平均5分多钟看一个患者,这还是在不眠不休、不吃饭、不上厕所的情况下。实际情况是,所有急诊医生工作8小时,不分白天黑夜3班倒,虽然全院多个科室调派人手支援,但急诊医生人手还是相当紧张。

图说:急诊科护士的手,由于长时间照顾患者、为患者配药,手指被磨破、磨出水泡

医生们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中饭、晚饭一起吃,尽量少喝水少上厕所。由于每天接触大量患者,有急诊医生自己也感染了新冠,但他们只在发病最严重的一两天回家休息,等高烧退了就主动要求回来上班。

图说:12月29日晚上7点,急诊会议室,忙碌了一天的贾长海医生匆匆扒了两口午饭+晚饭,他急着回诊室去处理患者

“因为他们心里面清楚,他们的岗位需要有人在,如果他们不在,就要由其他同事来顶替,其他同事也不容易,他们不忍心休息。”于圣会说,“我们男医生还好,最多就是累点,看到病人难受,我们心里即着急又难受,但我们都还能坚持下去。很多女医生、女护士上班的时候憋着一口气,下班后躲在办公室偷偷流泪,第二天又平复好情绪来上班,我看了很心痛。”

图说:急诊科周治宇、胡莉敏奔走在急诊科救助患者,他们的运动步数高居榜首

当着小编的面,女性医护人员们并没有流泪,她们流的是汗水和血。急诊科护士长帅文洁的脸颊已经被N95口罩严重磨破,但她拒绝使用带橡胶软垫能保护脸的口罩,仍坚持戴医院发的N95口罩。“我们急诊科感染风险太大了,那么多病人需要照顾,我必须保护好自己不能倒下,医院发的口罩是正规的,用这个安全。”

图说:12月29日晚,急诊综合病房,工作中的帅文洁

举措三

24小时内

新建“急诊综合病房”

随着急诊科患者日趋饱和,12月21日,医院开始新建“急诊综合病房”,用于收治更多急诊留观患者。

“急诊综合病房”选址正在装修改建的住院大楼。21日清晨,这里还只有空房间,没有医疗设备,连照明的灯都没有。

医院第一时间采调配来物资,抽调人员,后保部、信息部接通电、装灯、牵网,医护人员肩扛手抬,搬来输氧设备、抢救设备、药品柜、心电设备、病床……不到24小时,55个急诊床位和8个生命监护床位新建起来。当天就收治了60个病人。

图说:急诊综合病房,墙上新增的雾化设施

12月29日晚上,在急诊综合病房,患者们正在接受吸氧、雾化等治疗。肿瘤科护士长胡莉敏正在为70岁的患者张爷爷检测患者氧饱和度,张爷爷坐在病床边上,一边接受雾化,一边抬起手配合检查。

张爷爷是一位慢阻肺患者,不久前,他和老伴都感染了新冠。25日上午,张爷爷在家忽然呼吸困难、喘气,神志模糊倒在地上,女儿张女士拨打120求助。“当时我知道医院病人很多,本来担心爸爸没有医院能收,急得我都哭起来了。还好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救护车很快就来了。”张女士回忆,父亲坐着轮椅被推到医院急诊科,接受了输液、吸氧、药物等治疗,情况渐渐好转,随后被转入了急诊综合病房留观。

图说:女儿在照顾张爷爷

张女士从25号到医院就一直在病床边陪护,每晚睡在医院提供的折叠床上,吃饭靠医院食堂送餐。出门时走得急,只带了手机,她已经4天没洗脸刷牙换衣服了,但面对采访,她的情绪还不错。“这里医生态度都很好,虽然他们都很忙,但每天查房都特别耐心,详细询问症状,及时调整用药。不会轻易过掉任何一个病人。现在我爸的情况已经好很多了,医生说再观察一下就能出院了。“张女士表示,幸亏医院及时抢救,不然爸爸可能已经没了。

举措四

“极限腾挪”

新开“第二输液区”、

“第二抢救室”、“第二重症病区”

医院打通所有专业、打破所有专业,采用“极限腾挪”的方式,盘活了全院资源,最大限度地释放救治潜能。在一天时间内,不光新建了“急诊综合病房”,还新建了“第二输液区”、“第二抢救室”、“第二重症病区”,以应对患者暴增。同时还紧急采购、调度设备,对内外科部分病房进行了升级,加装上监护、抢救设备,储备可转化重症床位30张,满足危重症疑难患者救治需求。

在人手上,医院也采用“极限腾挪”的方式盘活,让一个医生发挥多种用途。

统筹全院专业技术人员、退休5年内老职工返回医院重新上岗,对全院所有医生100%开展呼吸机、气道管理等专科培训,提升专科救治水平。并成立急诊医学科重症监护室和多学科团队加强巡回指导,实行分片负责制,专家组成员下沉到分片科室进行全面指导。确保患者不论收入到哪个科室,都会有专家团队进行巡诊。

护理部也是一样的情况,从全院抽调护士成立救助危重患者的小组,小组长是全科室能力最好的护士,在护士长不在场的情况下,组长能独立协调处理患者护理。其中“心电监护护理组”肩负了急诊科患者抢救工作,近日曾同时抢救5个急诊患者。

图说:12月29日晚上8点,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人员正在为住院患者送输液用的药

举措五

中西结合治疗

院内制剂止咳去热

中西医结合模式,中医药尽早介入,全程参与,是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大亮点,也是该院治愈率高、死亡相对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经验”采用“一人一策略”中西医深度融合,中医药提早介入,早干预、早治疗,截断病势进一步发展,降低重症、危重症的发生。

对于症状较重的这类患者,根据西医诊疗难点,中西医共同评价治疗效果,并通过中西医联合查房,充分交流临床问题,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干预,在稳定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呼吸、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等。

图说:病区内,医护人员将院内制剂发送给住院患者

对于恢复期患者,加快康复进程,继续采用中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医院的免煎中药和多种院内制剂充分投用到临床,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院内制剂“热痰合剂”,针对咳嗽、支气管炎、肺心病急发期,痰多的患者,起到了清肺化痰、止咳化痰的效果;院内制剂“敛肺止咳”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气管炎、哮喘、肺炎,干咳,久咳不止的患者起到了止咳化痰、补心和血,散热滋阴的作用;院内制剂“三叶止咳糖浆”起到了清热宣肺,止咳的作用;院内制剂“楂术平胃”针对失去味觉,食欲不振的患者起到了宽中导滞,提振食欲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医的“简、便、效、廉”的特点。

举措六

开设“新冠云门诊”

有效分流患者

智慧互联网医院“新冠云门诊”是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便捷的远程门诊,24小时为患者提供服务。为无基础疾病或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等提供线上咨询、看诊、送药上门等服务。

“此前,我们的互联网医院只提供线上咨询、慢病续方、在线医保结算、药品配送、检查预约等各种便捷服务。“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互联网医院负责人介绍,随着疫情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迅速调整优化提升,成立专门线上服务的‘新冠云门诊’,尤其针对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提供线上咨询和诊疗服务,并配送药品到家,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

图说: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页面

针对此次疫情变化,医院及时统筹安排相关科室医务人员支援,特意安排医生专职坐诊云门诊,在诊疗服务、用药指导、防护指导等方面进行服务,满足患者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需求。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这种看病方式不仅能避免交叉感染,还可以减少患者到医院就诊的次数和候诊时间。

在此也建议大家应用此平台,进行互联网诊疗。新冠感染者也可以足不出户接受更多的康复指导。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

小程序

此外,医院还发挥医联体成员单位力量,进一步畅通转诊通道,有效转诊300余人次。

举措七

不是说说而已

给医护人员更多理解关爱

一边是骤增且焦虑的患者,一边是疲惫仍坚守的医护。轻伤不下火线,很多医护发着烧还持续工作在阳性诊区………对医护人员和医疗系统的考验,还在继续。

图说:12月29日,急诊输液室

正在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需要精神上的鼓励,也需要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针对新冠病毒感染高发形势下医务工作人员的压力与辛苦,医院多次发布倡议书,并出台针对医务人员的保障政策,政策涉及保障医务人员的工作和休息条件、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做好医务人员健康监测、落实激励保障政策等多方面。

医院先后发放2轮新冠预防方和发热方汤剂,对全院职工实现应服尽服,有效控制了职工感染症状、病情转化进程。

成都市

中西医结合医院

图文:外宣办曹一莎

推荐阅读

“月夜”下的隐身术——甲状腺

展开

上一篇:疫病及其后期的饮食调养注意事项

下一篇:媒体关注 | 市一医院医护人员全力保障医疗救治工作!

更多文章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功举办“中医经典大讲堂”活动

推动“三个做优做强” 建设成北医疗高地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举行新都院区项目签约仪式

一换季就烂脸?这件你每天都在做的事,可能正在伤害你的皮肤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级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