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找好医院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院动态
概述 科室专家 联系方式 医院动态 口碑评价 专家视频

原创四川日报专题报道——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把公益性放在首位 践行责任担当

12月22日,四川日报以“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把公益性放在首位践行责任担当”为题,对我院医联体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11月14日23点,年仅11岁的甘孜女孩菁菁(化名)因被紧急送到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生命危在旦夕。作为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联体单位,当地医院立即联系了成都二医院,接到通知后二医院立即做好的各种抢救准备。次日早晨九点,当菁菁抵达了470公里外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过绿色通道,被送到了危重病人紧急救治区进行抢救治疗。此时的菁菁已严重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严重症状,经过医院多学科的联合抢救,晚上10点多,菁菁呼吸逐渐平稳,生命体征趋于正常。短短几天时间,菁菁又恢复了往日的健康活泼。菁菁的生命得益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起来的医联体。

据了解,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院党委高度重视,以党建为引领,统筹部署医联体建设工作,在组织管理上,实现“五个一”,即组织统一、人员统一、技术统一、财务统一、信息统一的一体化管理模式,给予政策资金保障,实现了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确保了医联体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在合作对象上,坚持以公立医院为主、民营医院为辅;在合作模式上,采取了紧密托管、区域松散合作、专科联盟、远程协作、网格化医联体,有力推动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目前医院已与103家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建立了多种模式的医联体。同时,还与甘孜县、炉霍县医院、锦江网格化医联体构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仅2022年1-11月就由接收协作单位内转入的危急重症患者1142人,开展远程医疗11097人次,医院每年投入医联体资金1000多万元。

公立医院的本质是“公”。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在自身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公益性始终放在首位,医院无论是在医联体建设、对口帮扶还是乡村振兴驻村帮扶上,展现出的是城市“三甲”大医院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网格化”城市医联体

探索医疗同质化新模式

陈晓玲是医院肾内科的医生,也是医院网格化医联体下派的驻点医生。春熙和盐市口两个社区卫生中心便是她的点,平时里她既要在两个卫生中心坐诊看病、带徒传艺,还会走进社区为群众进行肾病防治的科普宣传。

“今年我们派出了8名专家分别驻点18个医联体成员单位。”医院医联体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医院是成都市网格化城市医联体的试点单位,目的就是要探索出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社区中心在医联体建设中的社会责任契合点和利益共同点,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助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

在实施网格化城市医联体建设中,医院统筹建立起锦江区病理诊断中心、影像会诊诊疗中心、技能培训中心、疑难病危急症救治基地等共享平台,使成员单位在医疗救治、检验、影像等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同时,还统一了会诊制度、医疗流程、药事管理等,规范的医疗行为,让成员单位赢得更多群众的信任。驻点医生则采取师带徒形式,手把手培养基层医生,促成员单位医生快速成长。

试点三年多来,成员单位技术能力快速提升,周边群众就近看病人数增多。医院的试点做法还赢得了央视《新闻联播》的肯定和点赞。

其实,在成都二医院的医联体“拼图”上,网格化医联体只是其中的一种。托管式医联体则是另一形式,成都青白江区人民医院便在其中。

针对不同的医院,帮助的重点也不同。对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就把帮助的重点放在学科建设、创等达标上,医院派出专门的管理团队和专家,帮助医院的泌尿外科通过了市级重点专科验收,还创建了医学检验、介入肿瘤2个市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还使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外周介入治疗、骨科UBE等技术在区域内处于领先水平,2021年青白江区人民医院成功创等达标成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同样,新都二院医联体在下派驻点专家的指导下,今年里取得了4个市级科研课题,创下该院的历史之最。

“医联体所取得成绩的背后,与医院的重视分不开。”医联体负责人说,为保障医联体的高质发展,不定期召开医联体工作推进会,讨论和解决医联体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医院的医联体管理工作制度。同时,还以月工作量、月总结为依据,不定期的督导为抓手,考核管理下派人员工作,促医联体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为让优质医疗资源充分下沉基层,医院根据成员单位的需求,主动与临床科室协调,统筹安排医联体下派专家。2022年医院已下派百余名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在医联体成员单位开展坐诊、查房、专科共建、健康教育等业务指导和管理帮扶,进一步带动区域内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仅今年1-9月医院下派人员开展诊疗量53268人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3项,开展手术1118台次,业务培训1317次培训近6528人次。

“组团式”帮扶

受援医院有了质的变化

来到对口帮扶的炉霍县人民医院做下派医生已快一年,普外科医生黄波已从当初对环境、天气的不适应到了工作生活十分充实。现在的他,除了在医院坐诊看病、指导当地医生外,还会送医下乡为群众义诊。

“尽管这里的生活条件有限,但看到当地医生渐渐成长在起来,心里十分高兴。”黄波这样说到。

他还记得今年6月的一天,医院收治了一位腹痛患者,经CT检查,考虑是乙状结肠结肠扭转伴机械性完全性梗阻,需要立即手术。黄波与当地医生迅速做着术前准备,在手术中黄波一边手术一边认真给身边的医生讲解着需要注意的事项。手术十分顺利,填补了当地医院的一项空白。但让黄波更为高兴的是,一周后又一名类似腹痛患者入院,通过问诊、查体和CT检查确诊为乙状结肠扭转,有了黄波的指导,这次的手术则由县医院外科马主任带领当地医生独立完成了。

黄波说,以前当地的医生只能做开放式手术,经过一批批前来帮扶的医生不断指导下,县医院已能独立完成腹腔镜胃切除术、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等微创外科手术。

今年8月,同样是成都二医院对口帮扶的甘孜县人民医院收治一例88岁的高龄患者,下派的呼吸内科医生付道芳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治疗中,付道芳给详细指导徒弟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并立即组装了一台新的无创呼吸机,给患者予以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不仅如此,付道芳还以该病例为例,对该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进行现场培训,指出常见问题、处理及护理措施等,就这样让当地医生们在实践中学到真本领。

对口帮扶就要不遗余力,全心投入。成都二医院这样说,也这样做。今年,医院根据脱贫地区和薄弱地区发展需求,精准选派70名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15个专业,有的来到甘孜县、炉霍县和凉山州等边远地区,有的则来到东部新区贾家卫生院、石板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全力实施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在这里,医生们全力传知识传技能、帮机构帮学科、带个人带团队,持续实施“九大行动”,不断提升脱贫地区、薄弱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医院的帮扶下,一家家对口帮扶的医院与过去相比呈现出专业强、人员精、能力升,前来就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据了解,自2018年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已连续四年被省委省政府、省委组织部评为对口帮扶先进集体。

脱贫不脱帮

乡村振兴驻村帮扶有了新内容

自从参加了餐饮培训后,炉霍县泥巴乡次郎村的巴登灯召姐姐的生活就发生了巨大改变,她成为了乡政府食堂的一名工作人员,有了工作就有了固定收入,就能给曾经贫困的家庭增加一份收入。“这还要感谢从成都来的彭灵等驻村干部们协助县里为我们办起的餐饮培训班”,巴登灯召动情地说到。

作为驻村帮扶干部,2018年医院先后派出了陈博言、冯燕、王婉娜、李芳、丁一、吴科、黄强开7位同志分别在甘孜县炉霍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2021年7月彭灵、任力两位同志来到炉霍县泥巴乡次郎村,从那以后,他与一同来此的驻村干部一样,把心思都放在了如何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更好上。

巴登灯召所说的培训班就是他们在今年的5月16日到30日,协助县里在泥巴乡里开展的厨师培训项目,经过培训,村里还有几位村民干起了食堂里工作。除餐饮培训外,他们还同样协助县办起了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培训,参训人数达80余人次,不少村民也因此有了一门技术和专长,走出了村子找到了相应工作,家庭也有了稳定收入。

来到次郎村已一年多,彭灵和驻村干部们在得到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想方设法从各个方面帮助村民们。为积极推进次郎村文化振兴和阵地建设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牵头组织下,使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捐赠的帮扶资金进行村文化墙建设,每隔一段时间,村民们就能从文化墙上看到最新的政策、健康科普等。每逢下雨,村里的道路有些泥泞,驻村工作队便积极向县交通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申请项目资金进行乡村道路基础设施维修,投入资金近120万元,现在整体项目已完工。每到节假日,驻村工作队都要带着慰问品来到联系户送温暖。今年的六一儿童节,驻村工作队与医院工会一道,组织开展教育爱心帮扶活动,全院职工为次郎村小学和幼儿园学生捐赠书包、文具和图书等学习用具。

作为来自医疗系统的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发挥医院的特长,更是把健康帮扶开展得有声有色。

11月8日,一场大型义诊活动在泥巴乡开展。在驻村工作队的联络下,医院对口帮扶医疗队与县医院一道,开展了送医送药健康帮扶义诊活动,参加此次大型义诊活动的医疗队涵盖了康复科、心内科、普外科、骨科、耳鼻喉科、妇产科、肛肠科、医学检验科和超声科共9个专业的医疗专家,采用义诊和健康咨询的形式为当地群众开展服务,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等当地常见病进行治疗及预防的指导和健康宣教,并免费发放了药品。针对病情较重的村民还专门与县医院对接,使之接受规范治疗。

不仅在疾病的治疗上,驻村工作队还利用农民夜校,结合时下的常见病、多发病,把正确的健康理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传递给村民。经过夜校的学习后,村民登布一家便渐渐有了健康理念和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身患高血压的他改变过去不吃药的习惯,定时服用药品,有问题还会向驻村工作队询问。在饮食上也改变了多油多盐少菜的习惯。“现在身体要比过去好多了,”每当彭灵来到他家走访时,听到最多就是这句话。

“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驻村工作,条件的确有些苦,但看到村民的生活一天天改变,吃这些苦就是值得。”彭灵这样说到。他的这番话,也道出了成都第二人民医院众多对口帮扶人员的心声。

来源

四川日报

排版

李劲松

展开

上一篇:仁济医联体丨承岐黄之火,扬中医文化,筑抗疫之城

下一篇:走进医美丨叮咚!你有一份来自仁济医美的问候

更多文章
你能不能运动?答案来了!

肿瘤“吃掉”半张脸 耳鼻咽喉科专家“拆瘤补脸”

皮肤科门诊医生坐诊表(2月27日—3月5日)请您查收~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联系电话:028-65108120,028-86740843(急诊),028-65108666,028-67830666(咨询),028-65108010(本部总服务台),028-65109055(分部预约咨询

成都市庆云南街10号(本部);成都市草市街165号(草市街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