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国际介入手术机器人中心的成立,以及首例手术的顺利完成,预示着介入医师将以新的担当打造介入医学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典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滕皋军说。
为积极响应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通过医产学研带动科研成果转化。11月25日下午,横琴国际介入手术机器人中心在珠海市人民医院横琴医院揭牌成立,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介入手术机器人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杨宝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滕皋军,以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符永革,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局长黄宇杰,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陆骊工,珠医集团副院长刘木彪,珠海(横琴)智慧医疗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勇等见证了中心落地。
中心成立当日,滕皋军院士、陆骊工教授共同为一名肝癌患者完成了我国首例“力-位图像”混合导航下的介入机器人辅助肝病损微波消融术。
据了解,本次接受机器人辅助下肝病损微波消融术的是一名39岁的女性患者,既往患有结肠恶性肿瘤并已接受治疗,原发灶肿瘤控制良好,但最近复查时发现肝内又出现了一个转移灶,经过多学科会诊(MDT)最终决定针对肝内的病灶进行微波消融手术,由于肝脏的位置受呼吸运动影响较大,其内部的血管和胆管结构又很丰富,使得常规消融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度颇大。经讨论,最终滕皋军院士与陆骊工教授决定为该患者进行机器人辅助肝病损微波消融术。
滕皋军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较于传统的肝微波消融手术,手术机器人可协助术者规范化完成穿刺路径计划、术中定位执行、术后结果验证的全流程工作,能够解决传统手术‘盲穿’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充分提高青年医师的介入能力,将人为错误可能性降至最低,提高手术效率,减少调整针的次数,节省手术时间。”
横琴国际介入手术机器人中心:
由“人机辅助应用”到“智慧互联互通”
介入治疗是一种在影像引导下,通过微创手段实现精准疾病治疗的技术。90年代至今一系列的高端影像和新型介入器械的不断发展,让我国介入医师可以在越来越多模态的影像的引导下完成复杂手术,在临床治疗中的效率和精准度也逐步提高,但这并未解决操作中的复杂性和一些潜在的危害。在此问题的催生下,介入手术机器人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并迅速覆盖了介入治疗领域的多个临床术式,包括经皮穿刺介入手术、血管介入手术、经气管镜介入手术等。
陆骊工教授介绍,与人工操作相比,介入机器人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首先,介入机器人的标准化和数字化优势,可使手术过程保持稳定和精确的操作,其“毫米级”的精准定位和释放植入器械,可避免医生因经验判断或观察失误造成的误差。将“人机辅助”升级为一定程度的“互联互通”,再结合AI和5G技术就可具备智能化+远程实施介入手术的潜力,不仅可能减少医患双方的辐射及术中交叉感染,对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治疗也更加有利。
他还表示,中心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医工协同创新,强化临床需求与创新技术双轮驱动,加快医疗器械创新成果转化,通过研发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技术等一系列前沿创新技术,协助介入手术医生规范化手术流程实现长期难点问题的变革性突破,为我国介入医学领域贡献“澳珠力量”。
据了解,近年来在多位医工领域院士、专家的支持下,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以横琴医院为平台,依托珠医集团、澳门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智慧研究院的人才、技术资源优势,聚焦医疗手术机器人研发前沿领域和“卡脖子”技术突破,积极建设国家级介入手术机器人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平台,为介入手术机器人这一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提供先行先试的生动实践。
撰稿:梁蕊
照片:陈丽仪
校对:郑倩滢陈丽仪
审稿专家:赵炜
复审:殷贝
审核发布:崔敏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