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找好医院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院动态
概述

科室专家 联系方式 医院动态 口碑评价

原创成都特色专科 ·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从“活下来”到“活得好”! 让患者活得更体面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的治疗室总是人满为患,从孩童到老人,年龄跨度大。他们其中很多人都没想到,在遭遇重大疾病后,自己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能依靠康复医学技术体面地活着。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经历困难重重“活下来”之后,还要努力让自己“活得好”。因此,在疾病恢复期转入康复医学科继续治疗,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康复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提高人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

近日,在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成都市卫生健康宣传中心、成都商报四川名医承办的“城市医学名片·成都特色专科榜”大型评选宣传活动中,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荣耀上榜。作为国家中管局“十二五”重点专科,成都市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这个科室是如何为患者“活得好”服务?让我们一同走近它。

我院上榜科室名单

#01

国家多次发文支持

我国康复医学飞速发展

临床医学治病救人,康复医学则让他们活得更好。

康复医学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服务对象是残疾人或重大疾病患者,通过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等帮助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使其更好回归正常生产生活。

成立于2013年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是国家中管局“十二五”重点专科,成都市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市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亚专业齐全,在神经康复、青少年脊柱侧弯、吞咽障碍、儿童康复方面较有成就,多项技术在省内及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在科室负责人董小丽看来,目前大众对康复科有一定误解,“以为康复就是针灸、理疗。”她表示,康复是一个综合性学科,从WHO(世界卫生组织)对康复医学的定义来讲,康复医学和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

现代的康复与传统康复“同而不同”。现代康复从西医发展而来,根据人体解剖结构,运用设备刺激、维护肌张力,而传统康复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针灸、理疗、推拿等一整套中医治疗。在我国,尤其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以后,四川的康复医学得到快速发展,国家及大众对它的认知也在提升。当年,地震伤员面临功能受损、截肢等诸多问题,如何让他们快速地回归正常生活状态,这就需要康复医学来重建。

作为一家中西医结合医院,科室除了有针灸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的“院士传承工作室”在科室外,科室34人中,就有博士4人,硕士11人,他们从各地进修而来,在传统中医医学方面研究颇深,在运用现代康复技术的同时融入传统康复,在慢病管理、体质调理、疾病恢复方面都获得较好成效,赢得患者的一致好评。

#02

中西医结合

让病人活得更体面

让病人活得更体面,是康复医学一直努力的事。

几年前,医院康复医学科曾接诊一位70多岁的病人,脑梗后一直靠胃管进食,生活质量很低,他们四处求医,在进入该科室吞咽小组进行为期三周的训练后,她的胃管完全拔掉。当她在多年后第一次从嘴巴进食食物时,“你完全能清晰的感受到她那份失而复的幸福……全科室都为之高兴。”而且董小丽说,在经口进食后,食物摄入多样化,患者的营养均衡了,身体健康了,疾病也恢复得快。

据了解,科室于2018年成立吞咽康复管理小组,填补了医院吞咽障碍患者从筛查到评估再到治疗等多项技术空白,在市级医院内率先构建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住院全周期规范化管理模式。2021年,吞咽小组团队还在全国吞咽功能障碍案例大赛西南赛区获得三等奖。今年,科室还将建成一个吞咽言语治疗中心,根据障碍程度,运用手法、针灸、理疗、仪器对口腔、咽喉部肌肉进行训练,使其达到正常吞咽功能。

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医院已帮助上千名患者成功拔除胃管,实现经口进食。

卒中病人也因此受益。董小丽介绍,以往脑梗、脑出血病人大都会留下偏瘫等后遗症,在没有康复医学时,他们可能一辈子都将靠胃管进食、尿管导尿,终身需要人照料,“几乎没有生活质量可言。”但如今,康复医生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的24小时内就要运用康复器械、手法等治疗手段帮助患者“站起来”,使其受损功能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如今,很大一部分卒中病人因尽早接受康复,都回归到正常生活状态及工作岗位。

#03

如何服务好康复人群

他们一直在努力

“妹妹,姐姐能自己走路啦!”在能独立行走后,春桃在视频中大声向妹妹喊道。2010年,四川凉山州木里县的春桃出生后因患上痉挛型脑性瘫痪,一直无法独立行走。为了让姐姐去读书,小两岁的妹妹主动担起姐姐的拐杖,送她去上学。

就这样过了9年,原以为终生都无法独自行走的她在爱心基金的帮助下,于2019年来到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医。欣喜的是,在做完手术第三天,春桃就可以独自站立,创造了仅4天治疗,就能自己站起来的“奇迹”。在经过两个多月的康复训练后,她甚至可以在家人的保护下,独自行走一段距离。

2020年,做完康复治疗的春桃回到家乡,独自重返校园。从完全需要他人辅助到自己独立行走,作为春桃的主诊医生,儿童康复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孔勉很感慨,“从不能走到能走,这改变了孩子一生!”

1996年,四川省首家专门的儿童康复机构横空出世,作为四川省第一家专门的儿童康复机构,它于2002年被四川省中管局批准成为省级儿童康复中心。经过20余年的努力,中心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康复机构,是国家中管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承担着四川省中管局重大疾病“小儿脑瘫的防治”项目,也是四川省重大民生项目“贫困家庭脑瘫儿童救助计划”的定点医疗单位。

在这个总面积达4200平方米的康复中心里,全省各地以及西藏、新疆、贵州、云南等地的患者每年慕名前来,治疗有效率达95%以上。孔勉介绍,多年来,中心针对小儿脑性瘫痪、智力障碍、语言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发育障碍性疾病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截至目前,已有数千名患儿从这里重新“站起来”。

作为儿童康复领域专家,董小丽带领着整个团队在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异常方面也取得较好成绩,医院长期致力于儿童发育障碍的诊疗建设,是全省范围内较早成建制开展儿童康复的门诊。作为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儿童康复中心之一,他们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引入“海豚屋”,为自闭症患儿打造“星星之家”。目前,董小丽的团队正同电子科技大学合作进行脑功能研究,通过脑影像来研究大脑的功能状况,这对儿童孤独症等疑难病症的治疗,都将有较好推动。

她介绍,青少年孤独症、语言发育障碍、多动障碍等疾病与先天遗传、后天环境以及生活环境等相关,他们通过行为干预、心理治疗、沙盘游戏、神经调控治疗、多感官训练、高压氧治疗等先进治疗技术,让这些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在脑瘫、脑损伤早期诊断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面,以及对神经发育障碍生物学病因研究方面,也已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

为了更大程度地惠及患者,他们每年还会在寒暑假期间举办集中强化班对青少年出现的问题进行改善训练。目前,强化班已成为该院较有影响力的品牌,家长需要早早进行报名预约。

楠楠(化名)就是受益的其中一名患儿,作为一名多动症孩子,他经常会不受控制地在上课期间来回走动,外婆需要每天在教室内陪读,在科室进行一段时间训练后,楠楠多动的习惯得到有效改善。如今三年级的他已不再需要家人陪读,成绩也得到快速提升。

董小丽认为,康复跟各个科室都密切相关,“因为所有疾病在治疗后都需要一个康复过程。”

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人均康复费用在32元左右,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康复费用支出的增加,预计到2022年人均康复费用支出在74元左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以及慢病人群的增加,如何依靠康复医学服务好他们,这是董小丽及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

成都市

中西医结合医院

推荐阅读

2.我心烦失眠,想死,不愿给老公说,最后我到了这里

6.打滚、颤抖、绝望……22岁女子“封控区”独居,发出生命求救信息

展开

上一篇:成都六旬爷爷奶奶凌晨3点起床卖菜,照顾一家5口,瘫痪孙子求医后终于站起来了 (一)

下一篇:自闭症怎么办?四川首个“海豚屋”在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你来

更多文章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功举办“中医经典大讲堂”活动

推动“三个做优做强” 建设成北医疗高地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举行新都院区项目签约仪式

一换季就烂脸?这件你每天都在做的事,可能正在伤害你的皮肤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级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