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00,游秋烟护士长收到护士汇报一名病情比较棘手的患者情况——‘男,92岁,患新型冠状病毒性重症肺炎、脑梗死,肺多发感染样病变,肺气肿,后纵膈占位性病变,主动脉、冠状动脉局部粥样硬化,房颤,食欲差,精神差,急需为他放置PICC导管,建立静脉通路’。
放置PICC导管本就是一项有一定难度的操作,现在在特殊情况下进行更是难上加难。作为科室护士长,游秋烟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的就是有创操作的防护问题:在红区里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操作时间一长,如果眼镜护目镜出现水雾看不清B超机怎么办?带着三层手套还要带上无菌手套,血管通路怎样更好确定?患者病情危重,穿刺过程中咳嗽或者发生病情变化怎么办?患者佩戴氧疗管路,穿刺动作配合怎么完成?......这么多问题一直在游秋烟护士长的脑海中盘旋。
鉴于患者病情复杂,任务紧急,游秋烟护士长电话请求金银潭护理部会诊,护理部接到会诊请求后,立即通知综七刘莉护士长对患者置管前的情况进行初步评估,评估后与专科护士肖环火速前往综五楼支援置管。
操作前游秋烟护士长带领刘莉护士长和肖环护师再次对患者病情、用药、血常规、凝血指标、血管情况等进行了详细评估,了解到该老年患者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肌张力高,长期卧床、消瘦,双侧臂围只有13厘米,外周血管条件极差,穿刺难度大。
根据现场评估结果,他们当即决定采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
经过周密的准备,他们选择右侧手臂贵要静脉为穿刺入口,局部麻醉送入穿刺鞘,再将导管缓慢匀速沿穿刺鞘送至预先测量的长度,经X线片导管尖端定位显示导管成功置入上腔静脉内,顺利解决了临床护士穿刺困难的问题,也为患者建立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路。
这是金银潭医院协助我们福建医疗队所在病区的第一例三级防护服、四层手套下的PICC置管操作,也充分体现了福建省第十一批医疗队重症护理团队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小组成员都深知其防控固定导管任务重,根据院部的要求,制定了相关防控工作策略、应急预案,落实各项感控措施。
疫情在前,抗疫战士砥砺前行,而巾帼不让须眉的福建援鄂医疗队护理人,就是那道临床的靓丽风景线。